帮助更多人
做好电商出海!

别光盯着甲骨文了,TikTok一半的钱可能都烧在这儿:你刷掉的视频,都是成本。

甲骨文入局,TikTok美国业务的‘续命丹’?

这事儿现在基本定了。

甲骨文要来接手TikTok在美国的业务。

而且,牵头的人是拉里·埃里森,甲骨文的老板。特朗普自己说的。

埃里森跟特朗普关系不错,所以这事儿不光是生意,里面还有很多别的东西。

整件事的核心,其实就两样东西:数据,还有算法

美国政府一直担心的就是这个。

他们怕美国人的数据被送到中国。

也怕那个让你一刷就停不下来的推荐算法,被用来干别的事。

所以,他们想了个办法,要把TikTok的美国业务跟字节跳动彻底分开。

这个新方案是这么运作的:

第一步,把所有数据都搬家。

以后,所有美国用户在TikTok上的数据,比如你看了什么,喜欢什么,给谁点赞了,这些信息全部都要存到甲骨文在美国的服务器上。

这就像你的东西原来放在别人家,现在必须搬回自己家,还得找个信得过的人看着。

甲骨文,就是那个“信得过的人”。

而且,所有TikTok在美国的网络流量,也都要从甲骨文的云主机走。

这样一来,数据在物理上就被隔开了。

第二步,算法要被“监管”。

TikTok最厉害的就是它的推荐算法。

它好像比你自己还懂你,总能推给你想看的东西。

现在,这个算法也要交给甲骨文来管。

白宫的说法是“监管”。

意思就是,甲骨文得看着这个算法,确保它不会被动手脚,不会偷偷把数据传出去。

这相当于把TikTok的大脑给看管起来了。

第三步,字节跳动的股份被大大减少。

交易完成以后,字节跳动在新公司里的股份会变得很少,连20%都不到。

这是什么概念?

就是说,字节跳动以后在这个公司里基本说不上话了。

它成了一个小股东,拿点分红可以,但是公司的重大决定,比如发展方向、人事任命,都轮不到它来拍板。

控制公司的是一群新的美国投资者,还有甲骨文。

这个结构,说白了,就是把TikTok美国业务的核心资产——数据、算法和控制权,全都留在了美国。

字节跳动只是名义上还有点关系。

但是,这事儿真的能成吗?

我看到这个,就想起了以前的一个社交网站,叫MySpace

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。

当年它可火了,是社交网站的鼻祖。

2005年,新闻集团花了5.8亿美元买下它,觉得捡到宝了。

结果呢?

Facebook和Twitter很快就起来了。

才过了六年,新闻集团就把MySpace给卖了。

你猜卖了多少钱?3500万美元

从5.8亿到3500万,亏得底裤都没了。

这个例子告诉我们,一个社交产品,它的灵魂是社区文化和产品本身的创新能力。

用政治和资本的力量强行把它“改造”一下,不一定就是好事。

用户会不会买账,谁也说不准。

而且,特朗普助理的那个说法也很有意思。

他说,TikTok帮总统跟年轻人建立了联系。

所以,让TikTok继续在美国运营,对政治和经济都有好处。

这话听着就很矛盾。

一方面,你觉得它有“威胁”,要把它拆分、监管。

另一方面,你又舍不得它的流量和影响力,还想利用它。

这说明,他们看重的根本不是什么安全,而是TikTok这个工具本身太好用了。

他们想要的,是一个听话的、能为自己所用的TikTok。

刷个不停的背后:你看的视频,一半都是‘浪费’?

就在这帮大老板为了抢公司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。

另一群搞技术的人,在研究一个我们每天刷手机都会遇到的问题。

这个问题就是:你刷掉的那些视频,其实很多流量都白白浪费了。

你可能没感觉。

但是,有篇研究论文把这事儿说明白了。

写这篇论文的人,有哥伦比亚大学的,有清华、人大的,甚至还有字节跳动自己的员工。

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。

短视频App,比如TikTok和快手,它们浪费的数据,可能占了总成本的40%以上

这是个巨大的数字。

为什么会这样?

原因是App里的一种技术,叫“视频预取”。

我给你解释一下它的工作原理。

第一,App会猜你喜欢什么。

在你正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,App的后台并没有闲着。

它在拼命地加载接下来好几个视频的开头部分。

它猜你可能会对这些视频感兴趣。

第二,它这么做是为了让你爽。

提前加载的目的,就是为了让你在手指往上划的那一瞬间,下一个视频能立刻播放。

没有卡顿,没有等待的圈圈。

这种“丝滑”的体验,是让你沉迷的关键。

但是,问题来了。

我们刷视频的动作,往往是“一目十行”。

很多视频,我们可能只看了一眼封面,或者播放了不到一秒,觉得没意思,就直接划走了。

我们的手速,比App的预想快多了。

结果就是,大量的浪费。

那些App辛辛苦苦提前下载到你手机里的视频片段,因为你没看就划走了,所以它们就成了垃圾数据。

直接被丢弃了。

你想想看,你刷10分钟视频,可能有4分钟的数据流量,就是这么被扔掉的。

这对平台来说,可是实打实的成本。

带宽要钱,服务器要钱。

40%的成本打了水漂,哪个公司都受不了。

所以,这群研究人员就想了个新办法。

他们开发了一个更聪明的系统。

这个新系统不再是傻乎乎地乱猜、乱下载了。

它会做两件事:

首先,它会观察你。

它会分析你的滑动行为。

你喜欢看哪一类视频?

你通常在什么样的视频上停留时间长?

你划走一个视频的平均速度是多快?

它通过这些数据,来更准确地判断你的兴趣。

其次,它会看网络情况。

你现在用的是Wi-Fi还是手机流量?

网速快不快?

如果网速很好,它可以多预取一点,清晰度也可以高一点。

如果网速很差,它就少预取一点,或者降低清晰度,优先保证正在播放的视频不卡。

综合这两点,这个新系统就能做出“明智”的决定。

它只预取那些你最有可能看的视频。

而且,它会决定用什么样的清晰度和顺序来下载。

这样一来,好处是双向的。

对你来说,用户体验更好了。

因为系统更懂你了,它预取的都是你可能喜欢的,你划走不看的视频少了,真正想看的视频因为加载策略更聪明,反而不容易卡顿。

对平台来说,它省了一大笔钱。

因为那40%的浪费被大大减少了。

省下来的钱,可以用来做更好的内容,或者改善服务器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
所以你看,一件事总有两个层面。

一个层面是国家之间、公司之间的博弈,充满了政治和资本的算计。

另一个层面,是技术人员在代码的世界里,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,哪怕只是优化一个预取逻辑,就能带来巨大的改变。

TikTok的未来,不仅取决于那份被反复修改的收购协议。

也取决于这些看似微小,却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和公司成本的技术细节。

赞(0)
本站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 。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073980.com/1258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