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德里会谈:TikTok风波暂歇?
中美两国最近在西班牙马德里见了面。
聊的就是TikTok的事。这事儿闹了很久,一直没个结果。这次在马德里,双方总算谈出了点头绪。商务部的李成钢副部长说,大家达成了“基本框架共识”。
这个词听着有点官方。说白了,就是大家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路子。不是最终方案,但至少方向定了。双方都觉得,可以按这个方向往下走。
这算是一个挺大的进步。

要知道,之前美国那边的态度很硬。就是要让字节跳动把TikTok的美国业务整个卖掉。不卖就关门。那种感觉就像是直接上门抢东西,没得商量。TikTok当时的情况,可以说是命悬一线。
现在,气氛不一样了。至少大家能坐下来谈了。为什么?因为再闹下去,对谁都没好处。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太行,中美两个大国要是再因为一个App吵得天翻地覆,大家的日子都更难过。
所以,这次会谈的结果是“暂歇”。注意这个词,是暂停的“暂”,休息的“歇”。意思是,风波停了一下,但没完全过去。问题还摆在那,只是大家换了个方式来处理。从直接对抗,变成了坐下来谈判。
这本身就是个好消息。至少,TikTok暂时安全了。
“基本框架共识”的里子与面子
这个“基本框架共识”到底是个啥?
简单说,它绕开了之前“卖还是不卖”的死胡同。找到了第三条路。这条路设计得很巧,让中美双方脸上都过得去,也保住了各自最想要的东西。
这事的核心,一直都是两个东西。一个是美国用户的数据。另一个是TikTok的推荐算法。美国担心数据安全,我们这边要保住核心技术。
咱们一步步来看这个新方案是怎么做的。
第一步,解决数据问题。
美国之前的要求很直接。TikTok卖给美国公司,数据自然就归美国公司管了。简单粗暴。
现在的新办法叫“委托运营”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我打个比方。TikTok美国业务就像你在美国的一栋房子。你不用把房子卖掉。你可以请一个美国本地的、信誉好的物业公司来管理。这个物业公司负责安保、监控、访客登记。所有进出房子的人和信息,都由这个美国公司看着。这样,美国那边就放心了。他们可以说:“你看,数据安全有保障,是我们自己人在管。”但是,这房子的房产证,名字还是你的。房子的所有权没变。
这个方案,就是既给了美国面子,让他们能对国内有个交代。也保住了我们的里子,就是TikTok的资产所有权。
第二步,解决算法问题。
算法是TikTok的心脏。它能猜到你喜欢看什么,然后不停地给你推。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刷起来就停不下来。这个东西是字节跳动花了无数心血搞出来的,是核心机密。
美国以前也想把这个算法一起买走。
那我们肯定不干。这就像是可口可乐的配方,怎么可能卖给你呢?
现在的新办法叫“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”。听着复杂,其实也好理解。还是用可口可乐的例子。可口可乐公司不会把配方给你。但是,它可以授权你在美国开一个灌装厂。它把浓缩原浆运给你,你兑上水、装进瓶子,然后拿出去卖。你可以靠卖可乐赚钱,但你永远不知道那个神秘的配方到底是什么。
这个办法也是一样的道理。算法的核心代码,我们不给你。但是我们可以授权你在美国使用这个算法。你可以用它来给美国用户推荐视频。这样,TikTok在美国的体验不受影响,用户还是能刷得很开心。但是,我们的核心技术,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你看,这个新框架,是不是比之前那个“要么卖要么滚”的方案,要聪明多了?它不是一个零和游戏。它让双方都有台阶下。
而且,整个过程怎么走,也定了调子。叫“平等商业谈判”。意思是,这事儿最后得由公司自己来谈。政府只负责搭个台,定个方向。具体的合同细节,比如授权费多少钱,委托运营找哪家公司,这些都得让字节跳动和它在美国的合作伙伴,像做普通生意一样,坐下来一条一条地谈。这就把之前那种政治高压的色彩,给降到了最低。
中方的底线:原则、利益与公平正义
在发布会上,李成钢副部长说了一段话,我觉得特别重要。
他说,我们反对把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、工具化、武器化。我们绝不会牺牲原则、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,去换一个协议。
这段话,其实就是亮明了我们的底牌。
首先,我们心里很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美国拿“国家安全”说事,其实就是个借口。一个年轻人跳舞唱歌的App,能有什么国家安全问题?真实的目的,就是看到中国的科技公司发展太快,心里不舒服,想找个办法打压一下。对这种操作,我们早就看透了。
其次,我们的谈判是有底线的。我们可以谈,也可以合作。但是,想让我们放弃原则,不可能。想让我们为了达成协议,就把自己公司的核心利益卖掉,也办不到。正是因为我们守住了这条底线,没有被对方吓倒,才逼得对方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,跟我们谈一个相对平等的方案。如果你一开始就软了,那对方只会要得更多。
最后,我们讲的道理,不只是为我们自己。我们提到了“国际公平正义”。这是什么意思?就是说,你美国不能仗着自己强大,就随便欺负别的国家的公司。今天你能用这种方法对付TikTok,明天是不是就能用同样的方法,去对付一家德国的车企,或者一家日本的游戏公司?我们反对这种做法,不只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企业。也是在维护一个全世界都公认的规矩:做生意,就要有做生意的样子,不能搞黑社会那套。
所以,这次能谈成一个框架,不是我们让步的结果。恰恰是因为我们没让步,守住了最重要的东西。
一边谈,一边打:美方的“两手策略”
发布会上还有一个细节,很有意思。
李副部长直接指出了一个问题。就是美国人一边在马德里跟我们笑嘻嘻地谈合作。另一边,华盛顿的手也没停下,还在不停地把更多的中国公司、大学拉进黑名单,搞制裁。
这是典型的“两手策略”。一只手跟你握手,另一只手在背后准备打你。
这种感觉很不好。
这说明对方的诚意是值得怀疑的。你到底想怎么样?是想好好解决问题,还是想一边利用谈判稳住我们,一边继续搞小动作?
中方在会谈里,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,提出了“严正关切”。我们的态度很明确:你不能这样干。你不能指望我们帮你解决你关心的TikTok问题,同时你又在不断伤害我们的其他企业。天底下没这个道理。
这个成果来之不易。如果你不珍惜,继续这么搞,那我们谈出来的任何东西,随时都可能被推翻。
所以,我们敦促美方,赶紧把你那些错误的制裁措施给取消了。大家要相向而行。你往前走半步,我也往前走半步,事情才能办成。如果你一边往前走,一边又往后退,那我们永远也走不到一块去。
漫长的回家路:前路依旧坎坷
总的来说,马德里会谈是个好事。它让一个很紧张的局势,暂时缓和下来了。
但是,千万别觉得这事儿就算完了。
这只是一个开始。后面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。
首先,是细节谈判。现在只是一个“框架”,里面都是空的。具体的合同条款是什么?比如,那个“委托运营”,到底委托给谁?是甲骨文还是别的公司?运营的范围有多大?费用怎么算?还有那个算法“授权”,授权费一年多少钱?授权多少年?这些问题,每一个都得吵很久。这才是真刀真枪的商业谈判,会很艰难。
其次,是国内审批。这个框架谈好了,还要各自拿回家去,让“家长”点头。我们这边,因为涉及到技术出口,政府要依法审批。美国那边更麻烦。他们的国会里,有很多人就喜欢拿中国说事。他们会仔细检查这个协议的每一个字。一旦他们觉得这个协议对中国“太软了”,就可能出来反对,把事情搅黄。这个政治风险,是很大的。
所以,现在的情况是,我们找到了下山的路,但这条路又长又陡,路上还有很多坑。能不能安全走到山下,谁也说不准。
TikTok的这场风波,只是从公开的对抗,转入了幕后的博弈。这出戏,还远远没有到剧终的时候。我们还得继续看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