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跟你说,最近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碰头了。
这次碰头,主要就是为了聊TikTok的事。这事儿拖了很久,大家都盯着。谈完之后,中方开了个发布会,说双方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大方向,叫“基本框架共识”。

这个共识听起来有点绕。我把它拆开,说白了就是下面这几步。你看这个表格就清楚了。
步骤 | 具体怎么做 | 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|
第一步:数据管理外包 | TikTok在美国的用户数据,还有内容审核这些业务,交给一家美国公司来管。这就叫“委托运营”。 | 解决美国最担心的数据安全问题。他们总怕数据被传回中国。现在好了,数据直接存在美国,由美国公司管,美国政府随时能看着,这下放心了吧。 |
第二步:核心技术授权 | TikTok最值钱的东西是它的推荐算法。这个算法,中国是绝对不会卖的。但是,可以“授权”给美国用。 | 这样一来,TikTok的核心技术主权还在中方手里。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方,我不会给你,但我可以授权你在美国开厂生产可乐。美方也能检查代码,确保里面没“后门”。 |
第三步:中国政府审批 | 这个方案,不是TikTok公司自己点头就行了。最后必须经过中国政府的批准。 | 因为算法这种东西,被列入了中国的《技术出口限制目录》。你想用我的技术,得先问我同不同意。这道关卡确保了最终决定权还在我们手里。 |
你看,这个方案绕开了一个死胡同。
之前美国非要TikTok卖掉,那是抢劫。中方肯定不同意。现在这个新办法,不谈“卖”,而是谈“合作管理”。
这就像一栋房子,美国说这房子有风险,你必须卖给我。现在中方说,房子我不卖,这是我的。但是,我可以雇你信得过的一个管家来管理这栋房子,房子的钥匙也可以给你一把让你用,房子的设计图纸你看一下也行,让你确认没问题。
这么一来,美方的安全顾虑解决了。中方的核心资产也保住了。听起来是不是挺巧的?
原则与底线:绝不以牺牲换取协议
但是,能谈成这个方案,不是因为中方怂了。
恰恰相反,是在谈判桌上把底线亮得很清楚之后,才有的结果。
商务部的李成钢副部长,在发布会上把话讲得特别重。他说,我们绝不会为了达成协议,就牺牲原则、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。
这话是什么意思?就是划下了几条红线,你美国别想碰。
第一条红线,是技术主权。
TikTok的算法,是字节跳动花了好多年,投入了无数工程师才做出来的。这是人家吃饭的家伙,也是中国在互联网领域难得的领先技术。你说买就买,凭什么?这跟国家的核心资产没两样。所以,算法可以授权你用,但所有权必须是我的。这是底线中的底线。
第二条红线,是企业合法权益。
TikTok是一家商业公司。它在美国运营,遵守了当地所有法律,创造了就业,也给用户带来了快乐。你不能因为你觉得它“有威胁”,就随便找个理由把它往死里整。做生意得讲规矩,不能谁拳头大谁说了算。所以,谈判可以,但必须是平等的商业谈判。不能是你拿着枪顶着我的头,让我签字画押。
第三条红线,是国家的脸面。
这事早就不是一个公司的事了。美国搞TikTok,全世界都看着。如果今天中国在TikTok上退了,那明天就会有第二个、第三个中国公司被同样的方式打压。这个口子一开,后患无穷。所以,中国政府必须站出来。那个“技术出口审批”的程序,不只是走个流程,更是一种态度。它告诉全世界:我们支持自己的企业,我们有自己的规矩。
一边握手,一边挥舞的制裁大棒
这事最让人看不懂的地方也在这里。
你看,马德里的会谈,气氛好像还行,双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。
但是,美国另一只手在干嘛?李副部长在发布会上直接点出来了:美方还在不停地扩大对中国公司的制裁。
这就很拧巴了。
美国有个“实体清单”,像个黑名单。他们天天琢磨着把哪些中国公司加进去。理由永远是那个万能的“危害国家安全”。这个清单越来越长,管得也越来越宽。
这种做法,说白了就是一边跟你握手,一边还藏着根棍子。
你想想这个场景。你跟我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,说:“咱们以后别吵了,好好合作。”但你一边说着,一边还不停地往我身上扔石头。
你让中方去照顾你的关切,帮你解决TikTok的数据安全问题。但你同时又在持续打压华为、中兴还有其他一大堆中国企业。
这逻辑说不通啊。合作是相互的,信任是基础。你这样搞,谁还信你?
所以,中方在会上提得很严肃。李副部长说,你不能这么干。要想让谈出来的成果算数,你就得拿出诚意来。赶紧把你那些错误的制裁措施停掉,取消掉。
不然,我们辛辛苦苦谈出来的这点东西,可能说没就没了。
路在何方:是相向而行,还是渐行渐远?
所以,马德里这次会谈到底意味着什么?
我觉得,它是一个暂停键,也是一个十字路口。
说它是暂停键,是因为它至少暂时避免了最坏的情况,就是TikTok被强制关停或者贱卖。双方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往下谈的台阶。这个“委托运营+授权”的模式,是个新东西,说明大家还愿意动脑筋解决问题,而不是一味地硬顶。
但是,它更是一个十字路口。
接下来的路怎么走,才是关键。
这个“基本框架共识”,还只是个大方向。里面有无数的细节需要敲定。比如,委托运营的公司选谁?授权费怎么算?代码开放到什么程度?这些谈起来,每一个都是坎。
而且,这个方案还要中美两边各自回家,走内部的批准程序。在美国国会那边,反华的声音那么大,会不会有人跳出来捣乱?很难说。
最大的变数,还是美国的态度。他们会不会一边推进TikTok的方案,一边继续对其他中国企业下黑手?如果他们继续这么干,那互信的基础就没了,TikTok的协议也可能随时被推翻。
所以,这事还没完。
现在的情况,就像两个人说好要一起过河,也找到了一块木板。但河水很急,而且两个人心里还在互相猜忌。
是大家一起扶着木板,小心翼翼地朝着一个方向走?还是嘴上说合作,脚下却偷偷给对方使绊子?
接下来几个月的行动,比在马德里说了什么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