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助更多人
做好电商出海!

都说TikTok美区是金矿,我这5年经验告诉你:那更是个“资本绞肉机”

都说美区好,好在哪?坑又在哪?

最近真有点烦,一堆人跑来问我,上来就是一句:“大佬,想做TK美区,求带!” 我就纳闷了,怎么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,非美区不看?聊了几句才明白,哦……原来又是被某些“日入过万”的博主给洗脑了。

行,那咱今天就把美区这块硬骨头掰开了、揉碎了,好好瞅瞅里面到底藏的是黄金还是陷阱。

说美区好,那绝对不是空穴来风。从**“开源”的角度讲,这地方简直就是印钞机。老美那消费能力,真不是盖的。你卖个几十刀的东西,他们眼睛都不眨一下,跟咱们去楼下便利店买瓶水似的。只要你的产品有点意思,能戳中他们的某个点,不管是新奇特还是功能强,订单就能跟雪花一样飘过来。你想想,黑五、圣诞节……那些大促,一天的销售额可能就顶上你在别的市场吭哧吭哧干半年。这种爆发性的增长**,就是美区最大的魅力,谁听了不心动?

再说说**“节流”**,这词儿可能有点抽象,我换个说法:人效。这玩意儿可太关键了!同样是做电商,国内很多公司,一个人一年能扛100万销售额,老板就得给你烧高香了。一个10人团队,一年干个1000万,勉强算及格。但在美区,这个数字可能要翻个十倍!我那个在杭州做亚马逊的朋友,不是吹牛,他们公司就十来个人,办公室也不大,一年你知道干多少吗?一个多亿!你没听错,一个多亿。这就是美区的高客单价、高利润带来的恐怖人效。每个人创造的价值都被极度放大了。

听到这,是不是觉得血压都上来了,恨不得马上杀过去?

等等,先别急着掏钱。我那朋友的故事还有后半段呢?他前期投了多少钱?整整八百万! 这八百万砸进去,烧广告、囤货、搞定供应链、养团队……才勉强把这个盘子给撬动起来。你问问自己,兜里有这几百万让你去“试错”吗?

五年前我刚到广州创业,浑身上下掏不出来两万块钱,我拿什么去跟人家拼美区?拿头去拼吗?所以,别光看贼吃肉,忘了贼挨打的时候。美区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本绞肉机,它欢迎强者,但会把没准备好的新人碾得粉碎。

下面我给你列个表,看得更清楚点:

美国市场(美区)让人流口水的优点能把你坑死的缺点
市场规模全球第一,天花板极高,想象空间巨大。竞争也是全球第一,各路神仙打架,卷到飞起。
消费能力客单价高,利润空间大,用户付费意愿强。退货率也高,老美“不喜欢”就退货,毫无心理负担。
商业基建物流、支付体系成熟得不能再成熟。合规、税务、法务问题极其复杂,一不小心就吃官司。
人效极高! 一个人能创造巨大产值。极高! 前期投入资金巨大,风险极高,不适合小白。

所以你看,美区是那种**“要么不开张,开张吃十年”**的地方。它适合有雄厚资本、有成熟团队、有强大供应链背景的玩家。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直接冲进去,大概率就是炮灰。

退而求其次?不,东南亚是另一片天

那没钱就别玩了吗?当然不是。

当年我没得选,只能把目光从太平洋对岸,挪回我们家门口——东南亚

一说起东南亚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:穷、乱、市场小、利润低。没错,跟美国比,这些确实是事实。客单价低,你卖个东西赚三五块都算不错了。整体盘子小,你很难做到像美区那样一天几万几十万美金的销售额。

听起来是不是挺劝退的?但你得换个角度想。这就像开店,你是想一步到位,在市中心最高档的商场里开一家海底捞,还是先从你家楼下开始,摆个烤冷面摊?

美区就是那家海底捞,装修、租金、人员、食材,样样都是顶级投入,但开起来了,就是印钞机。

东南亚,就是你楼下的烤冷面摊。 投入小,可能就一辆小推车、几百块的原料。赚的是辛苦钱,一块钱一根肠都得算计。但是!它门槛低啊!你今天想干,明天就能出摊。亏了,也就亏几百块,拍拍屁股明天还能换个地方继续。

这个比喻,大家应该都懂了吧?

东南亚市场的下限极低,但上限也并不低。它最大的优势在于**“活力”“增速”**。这里有几亿年轻人,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,手机不离手,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爆棚。TikTok在这些地方,就跟咱们的空气和水一样,是生活的一部分。流量便宜,机会遍地都是。

你可能在这里卖不动一个几百块的高级键盘,但你可以卖爆一款十几块钱、带七彩呼吸灯的手机壳。你可能做不出一个客单价50刀的订单,但你可以一天跑几百个、几千个客单价5刀的订单。薄利多销,走量!靠着巨大的人口红利移动互联网渗透率,一样能做出非常可观的利润。

而且,在东南亚做生意,有种特别的“江湖气”。不像在美国,一切都冷冰冰地按规则来。在东南亚,你更能感受到那种野蛮生长的生命力。今天这个玩法爆了,明天那个渠道火了,变化极快,需要你像个猎人一样,时刻保持警惕和敏锐。这不好吗?我觉得这恰恰是中小卖家的机会所在。

市场对比美国 (U.S. Market)东南亚 (S.E.A Market)
核心逻辑资本驱动,品牌为王流量驱动,爆品为王
投入门槛极高 (百万级起步)极低 (万把块就能开干)
利润空间高客单,高利润低客单,薄利多销
用户画像成熟、理性的中产消费者年轻、冲动、价格敏感的网民
运营难度体系化、精细化、法务合规要求高灵活、快速、接地气、本地化要求高
机会点垂直深耕,做精品牌快速测款,捕捉风口

所以别再说东南亚是“退而求其次”了,它根本就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赛道,有它自己的一套玩法和逻辑。关键看你,是哪种选手。

我的货盘故事:从2万块到2000平海外仓

聊完市场,就得聊聊最核心的东西——货盘

总有人问我:“大佬,有货盘吗?”

有,肯定有。但问题是,我凭什么给你?人家凭什么搭理你?

货盘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是我这五年,一步一个脚印,用钱和汗水硬生生堆出来的。

五年前,我就是那个兜里只有两万块的愣头青。那时候跨境流量开始见顶,我敏锐地感觉到,本土化才是未来。于是,我做了一个当时看来非常疯狂的决定:去马来西亚,建仓备货,做本土店。

我把所有家当都押了上去,选了箱包这个类目。为什么?因为箱包这玩意儿,不容易坏,没有保质期,库存压力相对小一点。现在想想,当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。

结果呢?嘿,赌对了!连续六个月,每个月都在稳定赚钱。那种感觉,简直不要太爽。我至今还记得,有一个品,就那一个品,清完仓一算账,净赚了30多万。这笔钱,是我在跨境路上挖到的第一桶金,比什么都珍贵。

尝到甜头后,我就开始“疯”了。胆子大了,步子也迈得更开了。我拿着赚来的钱,加上又凑了一点,开始疯狂扩张类目。美妆个护、宠物用品、汽车配件、小家具、户外装备……我像个饿极了的狼,看到什么都想上去啃一口。

这五年,就是不断地选品、测品、备货、清仓、再选品……的循环。踩过的坑,能把人埋了。亏掉的钱,现在想想心还在滴血。但同时,我们对产品的理解,对市场的把握,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实战中,变得越来越深。

今天,我可以很自豪地说,我们积累了超过900款产品,2000多个SKU。我们的海外仓,也从当年那个一百来平的小破仓库,扩展到了现在2000多平的规模。这背后,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,多少次跟供应商的争吵,多少次看着滞销库存的心急如焚。

这,就是我的货盘。它不是一堆冷冰冰的商品,它是我的心血,是我的战功章。

所以,我的货盘,现在向你开放

说了这么多,不是为了炫耀。

而是我想明白了。我一个人,我们一个团队,精力是有限的。我们能抓住一两个机会,但不可能吃下整个市场的红利。

现在,有这么多新人,满怀热情地冲进这个行业,他们缺的不是努力,不是激情,而是一个**“支点”。一个能让他们快速跑通从0到1**的支点。而一个经过市场验证的、稳定的货盘,就是最好的支点。

所以,我们决定,把我们自营的这套货盘,公开出来

我们希望,能用我们这五年踩过的坑、交过的学费,帮大家铺平一条路,让你们能用最快的速度,最低的成本,去体验整个流程,去赚到第一笔钱。

在这之后,我们的重心也会慢慢转变,我们想做更宏大的事——整合国内最优质的供应链,大家一起抱团出海!

跨境这条路,道阻且长。选对方向,比蒙头努力重要一百倍。希望今天的唠叨,能给在十字路口的你,带来一点点启发。

赞(0)
本站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 。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073980.com/1253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