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素材缺乏备自然流出单的能力
我看到后台一堆人都在哀嚎,说我的 GMV Max 到底怎么了?新视频、新图片,几十条素材砸进去,连个水花都看不见,钱跟打水漂似的,一分都不消耗。反倒是那几条跑了几个月的老家伙,还在慢悠悠地烧钱。急人不急人?
别急着骂平台、骂算法。先问问自己,你凭什么让系统给你新素材流量?
你得明白,GMV Max 这家伙,其实是个势利眼。它只认一个死理:被验证过能出单的素材。你的老素材为什么能持续消耗?因为它早就用真金白银的订单向系统证明了——“老子能打!”。它可能是在之前的 ADS 广告里杀出来的精兵,也可能是在自然流里就小爆过一把。总之,它是有“功勋”在身的。
但你的新素材呢?在系统眼里,它就是个没履历、没背景的愣头青。系统凭什么相信它能带来转化?所以,在给它分配付费流量之前,系统会先把它扔到自然流的小池子里,让它自己先扑腾几下,看看能不能靠本事钓上一两条鱼(也就是出单)。

如果你的新素材在自然流里就是个“哑炮”,一条单都出不来,那对不起,系统就会默认你这是无效素材,自然一分钱预算都不会给你。
那为什么新素材在自然流里会“哑”呢?大概率是这三个病根:
- 卖点自嗨,没打准: 你觉得你的产品优点一大堆,A、B、C、D说得天花乱坠。但老外看完,心里可能就一个词:“So what?”。你根本没戳到他的痛点,他完全无感,为什么要买单?你是在自说自话。
- 人群瞎捞,对牛弹琴: 这更好理解了。你卖个高端鱼竿,视频里全是年轻辣妹在跳舞,系统把视频推给了一群对钓鱼毫无兴趣的LSP,这不就是白费力气吗?素材的内容和风格,直接决定了它会吸引什么样的人。
- 原生感稀烂,水土不服: 这是通病,也是最致命的。那种一看就是国内影楼风的打光、干净到一尘不染的桌面背景、演员僵硬的微笑……这种视频,老外刷到一秒钟就能识别出这是“硬广”,马上就划走了,更别提下单了。
怎么破这个局?别再闭门造车了,给我动起来!
破解方向 | 具体行动指南 | 目标 |
深度用户调研 | 别再看那些干巴巴的行业报告了!去竞品爆款视频的评论区当个侦探!把高赞评论、吐槽评论一个个扒下来,看看用户到底在说什么?他们抱怨什么?他们期待什么?把那些关键词给我记下来!再去 Instagram、Pinterest、Reddit 上搜你的产品类目,看看你的目标人群最近在聊什么梗,用什么流行语。 | 找到用户真正的、未被满足的痛点,而不是你臆想中的卖点。 |
抠原生感细节 | 多刷刷目标国家普通人的 TikTok!不是网红,就是普通人!看看她们的卧室、厨房、客厅到底长啥样?就拿桌拍举例,欧美女孩的梳妆台,上面可能乱七八糟地摆着她常用的几个牌子,背景里还有只猫路过。这叫生活气息,懂吗?你的灯光、你的置景、你后期剪辑的BGM和节奏,都要无限贴近这种“不完美”的真实感。 | 让老外觉得“Hey, this looks like a video from my friend”,而不是“Oh, another Chinese ad”。 |
素材框架太相似,陷入“同质化陷阱”
我得说句特别扎心的话,很多时候,搞死你新素材的,恰恰是你那条引以为傲的爆款老素材。
你是不是这么想的:既然这条老素材这么能跑,那我干脆就“复制粘贴”一下,换个背景、换个产品颜色,不就能再造一个爆款了吗?
做梦!
你以为你在走捷径,其实你是在往枪口上撞。系统早就把流量优先分配给了你那个第一个跑通的高转化素材模板。它就是“正宫娘娘”,已经占据了最有利的生态位。你现在搞一堆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“克隆人”去跟它抢流量,这不就是内卷吗?系统会觉得你这些新素材毫无新意,甚至会因为高度雷同,直接把它们打上**“低质素材”**的标签,扔进冷宫。
首发者吃肉,跟风者喝汤,连你自己模仿自己,都只能喝汤,甚至连汤都喝不上。
别再傻乎乎地1:1抄袭了,试试**“40%创新法则”**!
什么意思?就是保留你老素材里被验证过最成功的部分(大概60%),比如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钩子、那个核心卖点。剩下的40%,你必须给我彻头彻尾地换掉!
- 画面换掉: 保留“痛点-解决方案-效果展示”的爆款结构,但是把中间的场景和画面全换了。之前在室内桌子上拍,现在就去户外草坪上拍;之前是白天自然光,现在就试试傍晚的氛围灯。给系统一点新鲜感!
- 文案换掉: 核心卖点不变,但换一种说法,一种更刺激、更具体的说法。举个例子,你卖宠物剃毛器,老文案是“这个宠物理发器减少了我去宠物美容院的次数”,这种话不痛不痒。新文案直接上猛料:“自从用了它,老娘每个月给狗子美容的钱,至少省下500美金!”看到没?把模糊的价值,换算成具体的金钱,这冲击力能一样吗?
- 人设换掉: 别老是一个漂亮小姐姐对着镜头说“Oh my god, it’s amazing!”。换个人来讲故事嘛!你可以找一个看起来很专业的兽医(专家人设),或者找一个笨手笨脚的男生(普通用户人设),让他来展示产品有多么简单易用。不同的人设,会吸引到完全不同的人群。
新老素材“抢”同一批人群
记住我这句话,把它刻在脑子里:素材决定人群!素材决定人群!素材决定人群!
你投放时圈选的那些人群包,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。而你素材的具体内容——场景、人物、台词、痛点,才是真正帮你筛选精准用户的**“无形之网”**。
你的老素材跑了那么久,很可能已经把它能覆盖的那一票人“吃干抹净”了。你得把老素材想象成一个渔夫,在一片小池塘里撒网。时间久了,这片池塘里对他这个网感兴趣的鱼,基本都被他捞光了。
这时候你怎么办?你又派了一个新渔夫,拿着一模一样的渔网,去同一个小池塘……你这不是在搞笑吗?池子里都没鱼了,你还指望他能满载而归?
正确的做法是,让你的新渔夫(新素材),换一张新的渔网(新的卖点和场景),去一片**新的池塘(新的人群)**里捕鱼!
怎么找新池塘?还是得靠调研!任何一个产品,都不可能只有一个卖点。一个卖点就对应着一类人群。把它们挖出来,你的新素材就有了用武之地。
就拿一个最普通的运动水壶来举例,你看看能挖出多少人群:
人群画像 | 核心卖点/痛点 | 素材场景构思 |
健身猛男 (老素材) | 高效补水,快速恢复,容量精准 | 健身房里,汗流浃背,肌肉线条分明,举铁间隙吨吨吨喝水。 |
户外登山/露营爱好者 | 便携、耐用、大容量、抗摔 | 壮丽的山峦背景,或者篝火旁,水壶挂在背包上,或者从岩石上滚落但完好无损。 |
带娃宝妈 | 单手开盖、绝对防漏、安全材质(BPA Free) | 公园里,一手抱娃,一手推车,手忙脚乱中,单手轻松打开水壶给孩子喝水,然后随便扔进妈咪包里。 |
户外体力劳动者 | 超大容量、长效保冷、极其耐用 | 烈日当头的建筑工地上,工人满头大汗,拿起水壶猛灌一口,表情舒爽。突出水壶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。 |
你看,同样一个水壶,换个角度,就是一片全新的蓝海。你的新素材只要对准其中一个新人群,把他们的场景和痛点拍出来,系统自然会帮你找到他们。
别再死盯着老素材的数据唉声叹气了。新素材跑不起来,不是系统跟你过不去,是你自己没跟上系统的节奏,是你自己的思维懒惰了。只有让新素材这条“鲶鱼”不断地游进来,你的整个GMV大盘才能被激活,才能真正地放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