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做线上生意,是不是感觉流量越来越难搞?你做的内容很好,但就是没人看。获客的钱越花越多,效果却越来越差。
问题可能出在,你看的方向错了。当你还在研究怎么让自己的网站在搜索结果里排得高一点时,很多人已经开始玩一个新东西:GEO(生成式引擎优化)。

这东西不是SEO的升级版,它是一套全新的玩法。简单说,就是让AI大模型,比如文心一言、Kimi这些,在回答用户问题的时候,主动提到你的品牌、推荐你的产品。
这很重要。因为以后大家找答案,会越来越少地去翻一堆网页链接,而是直接问AI,然后看它生成的那个答案。Gartner有个预测说,到2026年,传统搜索引擎的流量会少掉四分之一。你想想,如果AI的答案里没有你,你可能就直接失去了很多潜在客户。
所以,今天我们就聊聊GEO到底是什么,以及怎么用它来帮你更准、更省钱地找到客户。
第一部分:GEO到底是什么?和SEO有什么不一样?
我们先搞清楚一个概念,GEO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),中文叫生成式引擎优化。
它的目标不是让你的网站排在搜索结果第一页。它的目标是,当用户向AI提问时,AI在生成的答案里,会引用你的内容、数据,甚至直接推荐你的品牌。
举个例子。
用传统的SEO,用户搜“什么跑鞋适合扁平足”,你想让你的跑鞋品牌官网链接排在最前面。
但是用GEO,你想实现的是,用户问AI同样的问题,AI会直接回答:“根据我的资料,A品牌的XX系列跑鞋有专门的足弓支撑设计,很适合扁平足用户。很多用户反馈说穿着很舒服。”
看到了吗?区别就在这里。SEO抢的是“链接排名”,GEO抢的是“AI的引用和推荐”。AI成了新的信息入口,你要做的,就是成为AI眼里的“专家”和“标准答案”。
为什么说这是个趋势?
第一,用户的习惯正在变。很多人,特别是年轻人,已经习惯直接问AI了。有问题直接对话,比自己在一堆信息里筛选要快得多。这种从“搜索”到“提问”的变化,是不可逆的。
第二,流量入口变多了。以后不光是手机和电脑,智能音箱、汽车里的语音助手、智能手表,这些都能跟AI对话。这些设备通常只会给你一个AI生成的最终答案,根本没有第二、第三个选项。你如果没成为那个“唯一答案”,就等于放弃了这些新场景的全部流量。
第三,GEO帮你建立的是长期优势。SEO的排名可能会因为算法调整而波动。但是,一旦你的专业内容被AI采纳,它就会成为AI知识库的一部分,被反复引用。这就等于你建立了一个数字资产,时间越久,壁垒越高,能持续不断地为你带来客户。
第二部分:怎么一步一步做GEO?
GEO听起来很新,但操作起来有清晰的步骤。它不像传统营销那样虚,而是个很实在的技术活。
**这是它的工作原理:**AI模型本身不创造知识,它像个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,通过阅读和理解海量的网络信息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库。我们的任务,就是给它“投喂”高质量的、结构化的、关于我们品牌的正面信息,让它“学会”并记住我们。
第一步:先诊断一下,看看AI现在是怎么说你的。
在你开始做任何事之前,先去现在主流的AI工具(比如豆包、通义千问、Kimi)上,用不同方式问问关于你的品牌、产品和行业的问题。
- “A品牌的产品怎么样?”
- “我想买一个[你的产品品类],有什么推荐?”
- “对比一下A品牌和B品牌。”
记录下AI的回答。看看它有没有提到你?说的是好是坏?信息准不准确?还是完全没你的信息?这样你就知道你现在的位置了。
第二步:搞清楚AI喜欢从哪里“学习”。
AI获取信息不是随机的。它更相信那些权威、专业、中立的网站。你要找出这些网站,然后去那里布局你的内容。
通常包括:
- 百科类网站:维基百科、百度百科等。这里的信息被认为是比较可靠的基础知识。
- 问答社区:知乎、Quora等。特别是知乎上的专业回答和专栏,权重很高。
- 行业垂直媒体和论坛: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权威网站,这是AI判断专业度的重要来源。
- 学术和研究平台:比如学术期刊数据库、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等。数据和报告是AI最喜欢引用的东西。
- 政府和官方机构网站:这些网站发布的信息权威性最高。
把这些平台列个清单,这就是你接下来要重点“投喂”内容的地方。
第三步:用AI喜欢的格式去准备内容。
AI不是人,它喜欢逻辑清晰、结构化的东西。一堆华丽辞藻的散文,它很难抓住重点。所以,你的内容要写成AI容易读取和理解的格式。
- 多用问答(FAQ)形式。把用户可能关心的问题,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写出来。比如“A产品的电池能用多久?”“续航时间是8小时。”简单直接。
- 内容要结构化。多用标题、列表(比如1、2、3…)、要点(bullet points)。这能帮AI快速抓住你文章的框架和核心观点。
- 数据是关键。别只说“我们的产品很好”。要说“我们的产品经过测试,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正常启动,而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是零下10度。”如果有第三方报告或证书,一定要附上。数据和事实是建立信任的基础。
- 创建信息单元(Information Unit)。把一个大的知识点,拆成一个个小的、独立的信息单元。每个单元只讲清楚一件事。这样AI在回答特定问题时,就可以很方便地直接调用这个信息单元。
第四步:在第二步找到的那些平台,把内容发出去。
这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。你要在不同的平台,用符合那个平台调性的方式发布。
- 在百科网站,创建和编辑关于你的品牌、技术、产品的词条,内容要客观、中立,引用来源。
- 在知乎,认真回答和你业务相关的问题,写深度专栏文章,把自己打造成该领域的专家。
- 和行业媒体合作,发布你们的研究报告或者深度案例分析。
关键是,要在多个权威渠道上,形成信息的一致性。当AI在好几个它信任的地方都看到关于你的正面、专业信息时,它就会认为这是个事实,并开始在回答中引用。
第五步:持续跟踪和优化。
GEO不是做一次就完事了。你需要定期像第一步那样去测试AI的回答,看看你的优化有没有起作用。
- AI开始引用你的内容了吗?
- 对你品牌的描述是不是更准确、更正面了?
- 在推荐同类产品时,提到你的频率是不是变高了?
根据这些反馈,再去调整你的内容策略。这是一个长期的、持续的过程。
第三部分:不同行业怎么用GEO找客户?
这套方法不是空谈,已经有很多公司在用,而且效果很明显。
比如电商行业。
有个做美妆的品牌。他们以前的产品详情页就只是介绍产品。后来他们做了GEO优化。他们把每个产品的详情页都改成了一份详尽的“产品说明书”。
里面包括了:
- 详细的成分解析:每个成分的作用、安全性都写清楚。
- 与竞品的参数对比表:从控油、持妆、防水等多个维度,用表格清晰对比。
- 不同肤质用户的使用报告总结:比如,“油性皮肤用户反馈控油效果能持续6小时以上。”
结果是,当用户问AI“我是油性痘痘肌,想找一款不致痘的粉底液,有什么推荐?”的时候,AI就能很自信地从这些结构化的信息里,提取出关键点来回答,并推荐他们的产品。据说,他们通过这种方式,在AI搜索渠道的流量涨了3倍多。
再比如B2B和制造业。
这类公司的客户做决策很谨慎,需要很多专业信息。
一家做工业软件的公司,就把他们所有的技术白皮书、客户成功案例、行业解决方案,全都整理好,发布到了行业媒体和技术论坛上。
他们还主动去知乎等平台,回答了很多关于生产管理、数据协同的技术问题。
后来,当一些企业的采购经理用AI做前期调研,问“我们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厂,想上一套能提高生产效率的MES系统,有什么方案?”的时候,AI生成的方案里,就大量引用了这家公司的资料和案例。
这样做,直接让他们的获客成本从差不多两三百块钱一个线索,降到了三四十块。
还有外贸行业。
做外贸最大的困难是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。
一家做电子产品的外贸公司,他们针对中东市场,没有直接去投广告,而是联合一个市场调研机构,做了一份《中东地区消费电子产品趋势报告》。
报告里有详实的数据图表,比如当地年轻人对手机品牌的偏好度、对快充功能的需求比例等等。然后他们把这份报告的英文版和阿拉伯语版,上传到了很多国际贸易和商业分析的网站上。
当海外的采购商用AI搜索“中东市场的手机供应商”或者“中.
飞鸽出海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