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做TikTok是不是很烦?
花半天时间做个视频。剪辑、配乐、文案都想好了。满心希望它能火。结果发出去,播放量就几百。偶尔运气好,一个视频火了。你高兴得不行。但下一个视频,又被打回原形。这种感觉太差了。
而且,现在TikTok人越来越多了。靠运气火一个视频,很难再有了。你必须换个玩法。
所以,别只死磕一个号了。你应该试试内容矩阵。
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复杂。其实不是。内容矩阵不是让你多注册几个账号就完事了。那是乱撒网,没用。
它的意思是,你开好几个账号。但是,这些账号是有计划的。它们像一个团队,一起干活。每个号的目标不一样。有的负责吸引新用户。有的负责让老用户下单。有的负责讲品牌故事。它们之间会互相引流,互相配合。
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。

首先,风险小了。你想想,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一个号上。万一这个号被限流,或者被封了。你就什么都没了。但是,你如果有一堆号。一个号出问题了,不影响其他的号继续工作。你的生意就不会停。
其次,能接触到更多人。一个账号的内容风格是固定的。比如你做搞笑视频,那喜欢看深度测评的人,可能就不会关注你。你的用户群就那么大,很快就到头了。但是,你可以开几个不同风格的号。一个号专门搞笑。一个号专门做产品测评。一个号专门拍工厂日常。这样,不同兴趣的人都可能看到你,你的流量池就大了。
最后,用户能牢牢记住你。当一个用户在TikTok上,刷着刷着,看到你的A账号。他觉得有意思。过了一会儿,又刷到了你的B账号。他会想,诶,怎么又是这家公司。这样反复出现,他想不记住你都难。这就是在用户心里建立品牌认知。
给你看个真实例子,徕芬(Laifen)吹风机。
他们就在全球开了12个不同的账号。卖的是同一个吹风机。但是,在不同国家,说法完全不一样。
- 在印尼,天气热,大家洗头很频繁,就想快点吹干。所以徕芬在印尼的账号,内容全是快速干发。视频节奏很快,就是一个字,快。
- 但是,在欧美,用户更看重设计和技术。所以徕芬在欧美的账号,内容就侧重科技美学。视频拍得像科幻片,很有高级感。
这就是内容矩阵。针对不同的人,说他们想听的话。这样转化率才高。
再看一个例子,九号公司(Segway-Ninebot),卖平衡车和滑板车的。
他们也不是一个账号打天下。他们是按使用场景来分的。
- 在俄罗斯,地方大,冬天冷,他们就主推通勤场景。视频内容就是在城市里,一个人骑着滑板车上下班,很方便。
- 在北美,很多人喜欢户外运动。他们的账号内容就全是越野场景。视频里的人骑着平衡车翻山越岭,看起来很酷。
你看,他们的打法很清晰。一个账号,就讲好一个场景的故事。这就是精准运营。
4大内容矩阵模型,总有一款适合你
好了,道理你懂了。那具体怎么做?
其实有固定的套路。你可以根据你卖的东西,还有你公司现在的情况,选一个模型来用。我给你整理了四个最常见的模型,你看看哪个适合你。
模型一:区域矩阵模型
这个最好理解。就是按国家和地区来开账号。一个国家一个号。
- 怎么做:你在哪个国家卖货,就为那个国家建一个号。而且,账号所有内容都要本地化。比如你在美国,就要找美国人出镜,说地道的英语,拍美国人熟悉的场景,玩美国人最近在玩的热梗。别用中国人的思维去拍。
- 谁适合用:你的产品要卖到很多个国家。而且这些国家文化差异很大。比如做美妆、服装、快消品的公司。
模型二:垂直场景矩阵
这个不按国家分,是按产品的使用场景来分。
- 怎么做:你想想你的产品,用户会在哪些情况下用它?每一个情况,都可以开一个号。比如你卖的是一个多功能料理机。
- 你可以开第一个号,叫“宝宝辅食日记”。内容全是给宝宝做辅食的。
- 你可以开第二个号,叫“健身达人厨房”。内容全是做健身餐、榨果蔬汁的。
- 你还可以开第三个号,叫“懒人美食家”。内容全是做快手菜的。
每个账号的内容都非常专一。
- 谁适合用:你的产品功能很多,能解决不同人的不同问题。比如智能家居、户外用品、厨房电器。
模型三:IP内容矩阵
这个玩法是,把你的品牌或者产品,当成一个“人”来运营。
- 怎么做:你可以设计一个卡通形象,作为你的品牌代言人。或者,找一个固定的演员,让他来扮演一个角色。然后专门为这个“人”开一个账号。所有的视频内容,都是在讲这个“人”的故事。比如他的日常生活、他的喜怒哀乐。
- 谁适合用:卖潮玩、文具、零食的公司。或者品牌本身就有一个吉祥物。这种玩法能让品牌更有温度。
模型四:风格细分矩阵
这个是按审美风格来分。在时尚和美学领域用得最多。
- 怎么做:比如你是卖女装的。你的衣服风格很多。
- 你可以开一个号,专门发“复古学院风”的穿搭。视频背景就是图书馆、草地。
- 你可以再开一个号,专门发“Y2K辣妹风”的穿搭。视频背景就是livehouse、街头。
- 还可以开一个号,发“极简通勤风”。视频背景就是办公室、咖啡馆。
用不同的风格,去吸引不同审美的人。
- 谁适合用:卖衣服、化妆品、家居用品的公司。这类产品,风格就是最大的卖点。
选好模型,你的账号矩阵就有了架子。但是,这还不够。你还需要用好的内容,把每个账号都填满。
系列化运营:让内容成为“连续剧”
你想想,你为什么会追一部电视剧?
因为你总想知道,下一集会发生什么。做TikTok内容,也应该给用户这种感觉。别再发那些零散的,今天一个样,明天一个样的视频了。用户划过去就忘了。
你要把内容做成系列。就像电视剧一样,一集一集地放。
比如那个IP形象叫Mewaii的。他们就是用“恋爱小剧场”、“日常小剧场”这种系列剧的形式来更新。用户看完第一集,就好奇第二集男女主怎么样了。只要有一集火了,后面几集的热度就稳了。用户会像等电视剧更新一样,等着你发新视频。
还有卖快时尚的Cider。他们就搞了一个“场景穿搭”系列。一期一个主题。
- 第一期:“音乐节应该怎么穿?”
- 第二期:“第一次约会怎么穿?”
- 第三期:“面试怎么穿才不刻板?”
用户会很期待,想看看下一期是什么场景,有什么新的穿搭可以学。这样,用户粘性就上来了。
想把你的内容做成“连续剧”,记住这三点。
第一,内容要能接得上。每条视频的结尾,都要留下一个钩子。或者叫悬念。比如,你可以提一个问题,让大家在评论区回答。或者直接预告下一期的内容。比如拍美食视频,这期教了怎么做酱料。结尾可以说,“这个酱料配上烤肉才最好吃,下期视频教你怎么烤”。这样用户就会期待你的下个视频。
第二,人设要统一。你给账号定的是什么风格,就一直坚持下去。如果你是搞笑的,就别突然开始讲人生大道理。用户会觉得很奇怪。从你的说话方式、视频封面、背景音乐,都要保持一致。让用户一看到你的视频,就知道“哦,是他”。
第三,更新要有规律。你要让用户养成看你视频的习惯。你可以固定好发布时间。比如,你规定自己每周二和周五晚上8点更新。那就一定要做到。时间长了,你的粉丝一到这个时间,就会下意识地打开TikTok,看看你更新了没有。
写在最后:内容矩阵是品牌的“基础设施”
别再靠运气做TikTok了。靠运气太累了,而且不稳定。今天视频火了,你不知道为什么。明天视频没人看,你也不知道为什么。
内容矩阵,就是帮你摆脱这种状态的方法。
它就像盖房子要先打地基。打地基的过程很慢,很枯燥。但是,地基打好了,上面的房子才安全,才稳固。做内容矩阵也是一样。它不像追热点那样,马上就能看到效果。但是,一旦你把这套系统建起来,你的流量就会变得很稳定。
这才是做品牌,做生意的长久之计。
所以,从现在开始,就规划一下你的内容矩阵吧。别再乱发视频了。想清楚你的品牌适合哪种模型。然后,让你的每个账号都发挥它的作用。让它们联动起来,帮你获得持续的、稳定的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