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ktok开店
得,又来了。这种事儿,真就是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,骗子的镰刀是越来越快。
这回中招的是一位叫Sharon的华人朋友,坐标新西兰。故事的开头,熟悉得让人心里发毛。就是那么一天,百无聊赖地刷着Tiktok,突然,一个私信跳了出来。对方那个热情啊,上来就问:“嘿,朋友,对开个Tiktok橱窗店铺感兴趣不?现在风口啊!”
说实话,这谁能不心动?Tiktok现在火成什么样了,谁都知道。搞个副业,赚点零花钱,甚至是当成一份事业来做,这想法太正常了。Sharon当时肯定也是这么想的,觉得是个机会,得试试。
然后呢?套路就来了。对方顺理成章地让他加了What’s App,甩过来一个链接,说这是“Tiktok商家版”的App。Sharon也留了个心眼,问了句:“为啥苹果商店里搜不到?”你猜对方怎么说?“哎呀,我们这是内部测试版,还没正式上线呢,你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!”

听听,这话术!“内测版”、“第一批”,完美地利用了人们那种“我拿到了独家资源”的优越感。于是,Sharon信了,下载了。
下载完打开一看,嚯!牛了。这App界面,跟真的Tiktok简直一模一样,视频能刷,好友能聊,所有功能都正常。唯一的不同,就是多了个“开通Tiktok Shop”的入口。骗子还加了把火,说什么“无货源模式,轻松上手”、“新店有流量扶持,保证你出单”。
这诱惑,层层加码,谁顶得住啊?果不其然,Sharon的“店”开起来第一天,就真的“出单”了。看到后台叮咚叮咚的订单提醒,那种兴奋感,估计让他把最后一点怀疑都抛到九霄云外了。
垫付资金
兴奋归兴奋,赚钱的流程得走起来。骗子的核心环节,就在这儿——垫付资金。
他们的说法是这样的:“客户下单了,你呢,得先自己掏钱,从我们这边的‘供应商’那儿把货买了,我们再安排发货。钱嘛,你先充到平台里。”
听起来好像也合理,很多电商模式不都这样吗?于是Sharon就去找所谓的“客服”充值。客服又说了:“我们这儿银行卡只支持美金账户哦,您要是没有的话,可以转到我们合作的承兑商支付宝里,我们帮您兑换充值。”
你看这环节,设计得多“贴心”。一步步地,就把你引向他们指定的付款渠道。
讲到这儿,Sharon其实还是有警惕心的。他怕啊,怕对方是骗子。于是,在小额充值了几笔,完成了几个小订单之后,他立马就试着操作“提现”。
关键的来了!骗子最“高明”的一步棋就在这里。
提现秒到账!
客服回复得那叫一个快,操作那叫一个利索。钱,真金白银地回到了Sharon的账户里。就是这一下,彻底击碎了他的心理防线。他心想:“嘿,能提现,看来是真的,不是骗子。”
从此,他就彻底放松了警惕,开始跟着骗子的节奏,一单一单地处理,一笔一笔地往里垫钱。
骗局关键步骤拆解 | 心理战术分析 |
1. 抛出诱饵:以“Tiktok开店”为名,私信潜在目标。 | 利用信息差和人们对热门平台搞副业的渴望。 |
2. 建立信任:提供高仿App,并用“内测版”等借口打消疑虑。 | 制造稀缺感和优越感,让受害者觉得自己是“天选之子”。 |
3. 初尝甜头:保证“流量扶持”,让店铺迅速“出单”。 | 给予即时满足感,强化骗局的真实性。 |
4. 核心圈套:要求垫付资金完成订单。 | 这是骗局的核心,为后续收割做铺垫。 |
5. 攻心之计:允许小额提现,并且秒到账。 | 这是最致命的一步!彻底摧毁受害者的防备心理,使其相信平台的“信誉”。 |
大额提现被驳回
雪球,就这么越滚越大。订单越来越多,金额越来越高,Sharon需要垫付的资金,也从几百块,变成了几千块。他的钱,就这么源源不断地流进了那个他自以为“安全”的平台账户。
终于,当他觉得赚得差不多了,想要进行一笔大额提现,把本金和利润都拿回来的时候——问题出现了。
“提现申请被驳回!”
一个冰冷的系统提示,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。Sharon赶紧去找那个之前“秒回”的客服。这次,客服的回复开始变得官方且不容置疑:“抱歉,系统检测到您还有订单未完成,根据平台规则,无法提现。”
行,那就处理订单呗。Sharon赶紧把剩下的“订单”都处理完,心想这下总行了吧?为了以防万一,他甚至把店铺里所有的产品都下架了,想着再也不接单了,把钱拿回来就跑。
当他再次点击提现时,又一个晴天霹雳弹了出来:
“根据平台电商规则,您需要缴纳5000美金保证金才能进行提现或关店操作。否则,您之前垫付的所有款项将被没收!”
完了。
到了这一步,任谁都该明白了。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!无论是想继续玩,还是想退出不玩,都得再交一笔巨款。而这笔所谓的“保证金”,你一旦交了,就跟之前所有的钱一样,有去无回。
Sharon这才如梦初醒。他算了一下,自己前前后后,一共被骗进去了8000纽币。而据他后来了解,在同一个坑里栽跟头的华人,远不止他一个,有的被骗了几万,甚至几十万纽币!那可都是血汗钱啊!
伪造的Tiktok Shop
这个骗局之所以能让这么多人上当,就是因为它在技术上,确实有点东西。
Sharon事后复盘,认为骗子用了一种类似“镜子功能”的技术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他们那个假的App,其实是实时地、完整地反射了真实Tiktok的所有前端功能。你能在里面看到的一切——视频流、朋友消息、互动评论——全都是真的,是从真实的Tiktok服务器上抓取过来的。
这就给了受害者一种极强的沉浸感和真实感。
但是,一旦你点击那个最关键的“商家后台”或者“Tiktok Shop”按钮,你就被无缝地、悄无声息地链接到了他们自己搭建的伪造后台。
在这个后台里,所有你看到的出单数据、客户咨询、物流信息,全都是假的!都是他们程序员在后台手动伪造出来给你看的。目的只有一个:让你深信不疑,然后心甘情愿地往里垫付资金。
这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钓鱼网站,这是一个高度仿真的、交互式的、精心设计的“杀猪盘”。
Sharon已经向新西兰警方报了案。但我们都清楚,这种涉及跨境追踪、虚拟货币、网络诈骗的案子,调查起来难度极大,希望……说实话,很渺茫。
官方提醒
其实,早在两个月前,TikTok Shop跨境电商的官方公众号就已经发布过紧急提醒,揭露这种新型诈骗了。可惜,信息传播的速度,永远赶不上骗子下手的速度。
官方的提醒,总结起来就是几个重点:
- 警惕身份冒充:有骗子伪造“官方授权书”,或者冒充“TikTok运营指导”、“内部员工”等身份行骗。记住,官方人员不会用个人账号私信你,更不会让你加什么What’s App。
- 甄别虚假应用:那些让你通过非官方渠道(比如一个链接、一个二维码)下载的App,有一个算一个,全是假的!正版应用一定能在官方应用商店搜到。
- 当心虚假网站:还有人冒用平台名义搞什么“招商网站”,收取高额服务费。擦亮眼睛,认准官方域名。
说白了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任何时候,当一个“天大的好机会”突然砸到你头上,你最好先问问自己:凭什么是你?
别总想着走什么捷径,搞什么内幕。在这个时代,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,捂紧自己的钱包,守好自己的血汗钱,比啥都强。别让你的辛苦钱,成了骗子年底的“奖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