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助更多人
做好电商出海!

别再给TikTok达人“喂饭式”写稿了,你90%的预算都死在这儿

内容这里,顺势而为,别用力过度了

每次一聊到内容,我就头大。真的。

最怕的就是那种,甲方爸爸拿来一个Word文档,密密麻麻写满了台词,要求一字不差,甚至连语气词“哦”“呀”都给你标好了。我的天,这是在找达人合作,还是在找个提线木偶啊?

拜托,醒醒吧!每个能冒出头的达人,哪个不是有自己两把刷子的?人家凭什么火?不就是因为粉丝喜欢他们那个调调,那股子又野又真实的劲儿嘛!你非要让一个搞笑博主,板着脸跟你讲产品成分,那不就是大型的精神分裂现场吗?观众看了尴尬,达人演得憋屈,最后你的产品,就像个硬邦邦的石头,硬生生塞进了视频里,谁会买单?

所以,我一直跟我们团队强调,在内容上,一定要顺势而为

什么叫顺势而为?说白了,就是别跟达人拧巴着干。咱们是出钱的,没错,但咱们买的是人家的影响力和创作力,不是买断了人家的灵魂。

我的做法通常是,把我们的核心卖点,掰开了揉碎了,用最简单直白的大白话告诉达人。比如,我们的产品主打一个“续航能力超强”,那我就告诉她:“你就想办法,用你自己的方式,告诉你的粉丝,这玩意儿充电一次能用半个月,就行了!”至于她是通过vlog记录自己半个月没充电,还是拍个搞笑短剧来夸张演绎,放手!让她去玩!

当然,放手不等于放纵。我们可以定下几个大方向,比如:

  • 测评体验类:给足时间,让她真实用,讲真话,哪怕说点小缺点,都比全是优点来得可信。
  • 场景展示类:别老坐在桌子前了!去户外,去咖啡馆,去她日常会去的任何地方,让产品**“活”在她的生活里**。
  • 开箱Vlog:这个最简单,但也能玩出花。重点是第一时间的真实反应,那个“哇”的瞬间,比你一百句广告词都有用。

拍完了,素材拿回来,我们自己也可以二次创作嘛。现在谁还不会用个剪映啊?把几个达人的精彩片段剪在一起,做个合集,或者把最精华的部分单独拎出来,配上我们的logo和购买链接,这不又是一条全新的、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素材吗?呵呵。

这总比硬梆梆、冷冰冰地看她在桌子前,拿着产品说那些生硬的广告词,要更有味道,更有“人味儿”吧。特别是,如果你能花点心思,研究一下这个达人最近在聊什么,她的粉丝在关心什么,然后把你的产品巧妙地融入她的话题里,那效果,我跟你讲,绝对是核弹级别的。这,才是高阶玩法。

选合适的产品,找合适的达人,做合适的内容,再转为订单

这话听着像一句无比正确但又好像没什么用的废话,对吧?“合适”这两个字,太玄乎了。

但我告诉你,这恰恰是决定你这笔钱是打水漂,还是能砸出金子的关键。这绝不是玄学,而是科学,是血淋淋的教训总结出来的科学。

我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。我们之前推一款主打“便捷”的速食产品,找了个美食博主,粉丝量很大,以往带货成绩也很好。结果呢?数据惨不忍睹。我们复盘了半天,产品没问题,博主也很尽力,那问题出在哪?

后来才想明白,那个美食博主的人设是“厨艺大神”,天天在视频里教大家怎么花两小时做一道复杂的菜。她的粉丝,关注她就是为了学习烹饪技巧,享受做饭的过程。你现在让她去推一个“三分钟搞定”的速食?这不是在打她自己的脸吗?她的粉丝会觉得:“大神怎么也开始恰这种烂钱了?”“这东西能好吃吗?”信任感瞬间崩塌。

这就是典型的**“人设”和“产品气场”**的错配。你不能让一个天天喊着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教育博主,去带货一款游戏键盘,对吧?就算他愿意,他的粉丝也不会买账。

所以,别再拿着你们家的产品,像撒网一样,见到是个达人就去问“接不接合作”。那是最低效的浪费。同一个美妆类目,口红和眼影,看着差不多,但适合的达人可能完全是两拨人。一个达人带漱口水能卖爆,带同品牌的舌苔清洁器就可能无人问津。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,包括她对产品卖点的理解够不够深,内容展现的冲突感到不到位,这个产品有没有给她足够的发挥空间……

内容,注定是双方合作的结果。所以,别一出问题就甩锅给达人,说“这批达人质量不行”。真的,没意思。我很信陈佩斯老师在小品里那句话:“如果冷场了,是我没本事,我回家练去!” 换到我们这儿,如果合作没效果,我们首先要问自己:我选对人了吗?我的产品和她匹配吗?我给的内容方向是不是有问题?

为了更直观,我给你列个表,你自己品品:

维度错误的匹配(大概率翻车)正确的匹配(成功率翻倍)
达人类型找健身博主,推高热量零食。找健身博主,推低卡代餐运动装备
粉丝画像在二次元动漫账号,投中老年保健品。母婴垂类账号,投儿童玩具或辅食。
内容风格要求一个段子手,一本正经地做产品测评。让段子手把产品编成段子,在笑声中完成种草。
产品调性让一个极简主义博主,推荐一款花里胡哨的手机壳。让极简主义博主,推荐一款设计简洁、功能纯粹的黑科技产品。

看明白了吗?匹配度,就是那个1,后面的所有努力,都是0。没有这个1,你后面加再多0,结果也还是0。

达人联系渠道太单一

很多人找达人,就一个字:搜。

在抖音搜,在小红书搜,在B站搜……看到粉丝量差不多的,挨个点开头像,发一通写好的“合作邀约”模板私信。然后呢?石沉大海。或者被已读不回。

为什么?因为这条路,已经被一万个人走烂了!有点名气的达人,每天收到的私信几百上千条,凭什么就要回复你?

拜托,2024年了,渠道要立体起来啊!你不能只守着平台私信这一棵树吊死。得多想想别的路子:

  1. MCN机构:这是最直接的。但水很深,合作前一定要打听清楚这家机构的口碑,别被那些“打包价”给忽悠了。
  2. 星图/蒲公英等官方平台:数据相对透明,流程也规范。缺点是贵,而且好达人档期很满,得抢。
  3. 挖墙脚:这招有点“不讲武德”,但特别好用。去看你竞品的爆款视频,底下评论区、或者合作的达人列表,就是你现成的**“寻宝图”**。直接去联系那些合作过的、效果好的KOC,他们已经被你的竞品“验证”过了,成功率高得多。
  4. 混圈子:多参加一些线下的行业沙龙、展会。这种地方很容易碰到野生的达人或者他们背后的运营。递张名片,加个微信,比你网上发一百条私信都有用。
  5. 反向挖掘:你有没有想过,你最好的KOC,可能就藏在你的用户微信群里?或者在你店铺后台的**“高购买力”**用户名单里?这些人已经用过你的产品,是你的忠实粉丝,让他们去分享,那个真实度和说服力,是任何外部达人都比不了的!给他们寄点新品,给点小福利,他们会乐意得不得了。

别再一条道走到黑了。找达人,有时候也需要点“曲线救国”的智慧。

砸钱不到位

最后聊聊钱。一说砸钱,很多老板的脸就绿了,以为我要让他烧预算。

不不不。我说的砸钱不到位,不是让你把合作费从5000提到10000,而是你的钱,有没有砸在“刀刃”上?有没有砸出“回响”?

太多公司,把预算的90%都花在了达人的合作费上,视频一发,就听天由命了。这就是最大的“不到位”!

钱,要这么砸才对:

  • 给优质内容付费投流:达人帮你做了一锅好菜,视频质量很高,互动也不错。这时候你该干嘛?砸钱给它加热啊!用豆荚,用Feed流,去放大它的效果。你花5000块做的内容,再花2000块去助推,让它从1万播放变成20万播放,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吧?别抠门!
  • 打组合拳,不是单点爆破:与其花5万找一个中等偏上的KOL,不如把这5万拆开:3万给一个垂类小KOL定调,剩下2万,铺10-15个素人KOC做内容扩散和口碑发酵。这样,既有高度,又有广度,用户在好几个地方都能刷到你的产品,信任感不就建立起来了?
  • 建立阶梯式激励:别搞大锅饭了,行不行?可以跟达人谈,除了固定的合作费,再加一个阶梯式的销售提成。卖出100单,提成5%;卖出500单,提成8%……这样能极大地激发达人的积极性,她会想尽办法帮你卖货,因为你们的利益被捆绑在了一起。

我特别喜欢那个“租借球员”的比喻。

你从别的球队租借来一个前锋,哪怕就用半个赛季,你也是要给他设计战术,让他融入球队体系的吧?你不能把他往场上一扔,然后跟他说:“你自由发挥吧,进不进球全看你自己本事了。”那不叫租借,那叫赌博!

对待达人也是一样。别把人家当成一次性的广告牌,用完就扔。把每一次合作,都当成一次宝贵的战术演练。这次合作效果不好,没关系,坐下来一起复盘,是产品问题,还是内容问题,还是渠道问题?搞清楚了,调整好,下次再来。

这样,你的钱,才没白花。你的团队,才能在一次次的实战中,真正成长起来。

赞(0)
本站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 。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073980.com/1253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