稳住基本盘
要我说,最近这大半年,我们这些搞跨境的,心跳就没正常过,简直就是天天在坐过山车,忽上忽下,魂都快飞了。尤其前段时间那“关税战”闹得最凶的时候,整个圈子都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焦虑。不过嘛,风雨过后总算能喘口气了。这不,前几天深圳那个跨境电商节,外面下着瓢泼大雨,展会里头照样人挤人,跟赶集似的,那场面,啧啧。
我就碰到一个从中山过来做中古风家具的老板,聊了几句,他那状态特有代表性。他们家以前吧,国内国外生意都做,但跨境电商这块基本没碰过。现在不一样了,眼看各大平台都在拼命吆喝,要把他们这种卖大件商品的也拉上船,他坐不住了,也跑来展会找卖家谈合作。
他跟我倒苦水,说关税最吓人的那阵子,他们往美国发的货,直接就给按了暂停键。你想想,一个货柜的关税成本高到能让你怀疑人生,谁还敢发?现在局势缓和了点,才敢跟老美那边的伙伴重新联系上,货也陆续发出去了。他说得实在:“美国市场这块肥肉,谁不想啃啊?”毕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,利润也确实高,他们公司超过30%的业务都指着那儿呢,这要是真丢了,那可真是伤筋动骨。

我们这些在亚马逊上扑腾的老卖家,感触就更深了。四月底到五月那会儿,后台的美国订单,直接就断崖式归零。不是夸张,是真的一个都没有!好多产品看着那高得离谱的关税,我们只能含着泪点下架。那段时间,群里天天都是一片哀嚎。好在,后来风向变了,大家又赶紧把产品重新上架,仓库那边也忙着打包发货,总算是有惊无险。
不过,你现在要问我们心里踏实了吗?那我只能说,一半一半。美国的政策就像小孩子的脸,说变就变,谁也保不准这“过山车”下一站是上坡还是下坡。所以,大家现在的共识就是,美国这个基本盘,必须得稳住,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宝都押上去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跟物流商、跟平台把关系搞得铁铁的,信息渠道一定要畅通,一有风吹草动,马上就得有B计划、C计划顶上。
京东国际物流的朋友也说,那段时间他们也跟着遭罪。卖家的订单量暴跌,他们物流商的业务量自然也跟着跳水。他们那一个月,光是针对美国海关政策的物流方案,大方向就来回调整了两三次,天天都在研究政策的犄角旮旯,就为了能给客户找条缝钻出去。这哪是做生意,简直就是在打仗。
拓展新市场
说句不好听的,这次被“关税战”一闷棍打下来,对整个行业来说,反而不是件坏事。至少,把所有人都给打醒了。以前大家总觉得,搞跨境就是搞美国市场,那儿是兵家必争之地,也是唯一的应许之地。现在呢?大家终于明白,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实在是太傻了。
“我们以前业务重心90%都在美国,这次公司差点直接停摆,这个教训太深刻了!”一个卖家朋友在展会上跟我说,他现在已经下定决心,必须得开辟新战场。他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往中东、欧洲这些地方钻。这些市场,虽然可能单个比不上美国那么大,但潜力足啊,消费能力也强,关键是,政策相对稳定,没那么多幺蛾子。
中国的平台们,反应比我们卖家还快。它们早就开始带着咱们“中国军团”去全球“插旗子”了。
平台先锋 | 目标市场 | 市场亮点 & 战绩 |
TikTok Shop | 墨西哥 | 墨西哥总人口1.3亿,TikTok月活用户高达8300万,年轻人多,消费力旺盛。2月份刚开站,现在已经有不少商家能做到日出几千甚至上万单。 |
Temu | 拉丁美洲(哥伦比亚、巴西) | 主打一个极致性价比,像一条鲶鱼冲进了当地市场。在哥伦比亚,访问量已经干到了市场第二,仅次于本地老牌巨头。在巴西,同样也是排名第二。 |
你看看,这数据多吓人!TikTok在墨西哥,那简直就是降维打击。当地年轻人把TikTok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,你在上面卖东西,天然就带着流量光环。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“风口”吗?
还有Temu,这匹“价格屠夫”就更不用说了。它冲进拉美市场,打法简单粗暴,就是便宜!直接把当地电商的价格体系搅得天翻地覆。当地老百姓一看,同样的东西,你这儿便宜一半,那还用选吗?所以它能迅速崛起,一点都不奇怪。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,世界那么大,机会真的多,别再死盯着美国那一亩三分地了。
新技术助力
光喊着要“开拓新市场”是没用的,那都是虚的。怎么去?货怎么运?语言不通怎么办?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问题。好在,咱们中国的产业链,那是真给力。
后勤部队先跟上了。你去看那些物流公司,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,在新兴市场疯狂布局。京东国际物流的朋友就透露,他们现在跟Temu、TikTok这些出海先锋都是深度捆绑,是人家核心的海外仓客户。在中东迪拜,京东直接建了两个海外仓,甚至开始搞本地化配送。他说,你以后在中东街头,看到穿着红色工服的京东小哥骑着小电驴送货,千万别惊讶。这画面想想就带感!他们就是要把国内那套成熟到“卷”的物流经验,复制到海外去,再结合当地情况改一改,这事儿,能成!
但要说真正牛的,还得是AI这个外挂。这玩意儿现在正像水和电一样,渗透到我们跨境电商的每一个毛孔里。
比如产品设计。以前设计师为了迎合不同市场的审美,头发都快薅秃了。现在呢?一个做家居的展商老板跟我炫耀,他让设计师先用AI“喂”一下目标市场的风格数据,然后对AI说:“给我来一百张带有墨西哥亡灵节元素的椅子设计图。”唰唰唰,AI几分钟就生成一大堆脑洞大开的图,设计师再在这些基础上做优化。这效率,简直是设计界的“速效救心丸”。
还有广告投放。这玩意儿以前就是个玄学,钱烧出去,听不听得见响全靠运气。现在,有专门的AI工具帮你分析数据,优化投放策略。一个AI工具厂商的人说,他们一套系统一年收费三四万,但给客户省下来的广告费,远不止这个数。这笔账,谁都会算。
最绝的是什么?是AI解决了我们出海最大的痛点——语言。你想去个匈牙利、捷克卖货,当地话一个字都不会说,怎么办?没关系!现在的AI工具,能直接把你拍好的中文介绍视频,连你的口型、你的声音,都给你“翻译”成地地道道的当地语言。那效果,跟本地人录的没啥区别。这一下,就把进入小语种市场的门槛,从珠穆朗玛峰直接降到了小土坡。成本低到吓人,效率高到离谱。
所以你看,做我们这行,风浪是真大,一不小心就可能翻船。但机会也从来没少过,甚至比以前更多。关键就看,你是在风浪里瞎扑腾,还是能踩上一块“AI冲浪板”,驾驭着这股新技术的浪潮,冲向下一片更广阔的蓝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