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跑GMV Max竟然爆单了!
官方的战报,总是那么光鲜亮丽。TikTok欧洲夏促,GMV爆发300%;美区年中大促,开门红暴涨149%…这些数字,跟烟花似的,砰一下炸开,漂亮是真漂亮,但离咱们这些在泥地里打滚的普通卖家,感觉总隔着一层。
不过啊,你还真别说,这次大促,身边确实有那么点不一样的水花了。

我所在的几个卖家群,这几天就跟开了锅一样。前两天还有人在哀嚎“今天又是光头的一天”,结果昨天就有人小心翼翼地发了张截图,说自己终于出了首单!嘿,你都不知道群里那叫一个热闹,恭喜的、沾喜气的、发红包的,比自己出单了还激动。没办法,这行干久了,谁不知道这“首单”的意义?它不是钱,是希望,是告诉你“这条路,还能走”。
更刺激的还在后面。广东有个哥们儿,直接晒了后台,一天干了300多单。他说自己都懵了,平时也就几十单晃悠,这大促跟打了鸡血似的,订单提示音响得他手机都快没电了。还有个更狠的,运营了快四个月,不好不坏的,结果大促第一天,销量直接冲着一千单去了。看着他那张后台截图,说实话,我酸了,真的。
但要说最戏剧性的,还得是那个跑GMV Max跑爆单的兄弟。
这事儿简直就是今年大促圈里的一个传奇段子。你想想看,大促期间,流量多贵啊?简直是寸土寸金。大家都在琢磨着怎么把ROI(投资回报率)拉高,怎么用最少的钱撬动最大的单量。这位老兄倒好,他一开始也怕,觉得GMV Max这种烧钱玩意儿,在大促期间肯定消耗不出去,竞争太激烈了。于是,他心惊胆战地把ROI设得老高,想着就当是防守了,别亏太多就行。
结果呢?一觉醒来,后台直接爆了,订单干满了!满到什么程度?他自己备的货压根儿不够,连夜打电话给厂家,厂家也说“哥,我也没货了!”。
他在群里感慨:“做电商,心脏不好真干不了。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,哪个先来。” 这句话,简直说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坎里。这就是我们这行的魅力,也是它的残酷。你以为你在精打细算,其实你只是在赌算法的下一次“垂青”。你永远不知道,那个看不见的“上帝之手”,下一次会点中谁。
02 卖家:大促反而没单量…
当然了,有人在山巅狂欢,就有人在谷底破防。卖家和卖家之间的悲欢,从来就不相通。
这边是订单提示音响个不停,那边呢?是死寂。
“不是说大促吗?我的流量怎么比平时还差?”
“转化率低到姥姥家了,广告费还蹭蹭往上涨,这还搞个毛线?”
“到底是谁在爆单啊?能不能分我一单?”
社交媒体上,这种声音简直铺天盖地。我自己的店也是,大促前几天,每天还能稳定走个十几二十单,心里还美滋滋地盘算着大促能翻个几倍。结果大促一开始,好家伙,连续六天,后台跟镜子一样干净,一个订单都没有。我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刷新后台,刷到手指都快秃噜皮了,那个“0”还是稳如泰山地挂在那儿。
看着别人晒的爆单截图,再看看自己那烧得心惊肉跳的广告费,真有一种想把电脑砸了的冲动。有几个卖家在群里说,已经准备“避战”了,广告预算一降再降,干脆关了得了,省点钱吃排骨不香吗?
为什么会这样?“薛定谔的单量”,这个词用得太他妈贴切了。爆单和挂零,在你点开后台之前,永远是个未知数。
冷静下来盘一盘,原因其实也不复杂:
- 狼多肉少,神仙打架。 你以为你只是在跟TikTok上的同行竞争?天真了!看看日历,Temu的“Temu Week”早就开始了,亚马逊的Prime Day也跟咱们几乎是同一时间开打。消费者又不傻,手机里三个APP来回切换,哪边便宜零点一美金都算得清清楚楚。咱们这点流量,就像是三条大河交汇处的一条小溪,能不被冲得七零八落吗?有人就分析,咱们TikTok流量差,很可能就是被隔壁亚马逊Prime Day给吸走了。人家那才是主战场,咱们这,顶多算个游击战。
- 平台“心,海底针”。 TikTok这平台,政策变得比翻书还快。前段时间那个ADS转GMV MAX的变化,就搞得多少卖家焦虑得睡不着觉。大促的各种规则、优惠券怎么设置,你要是没研究明白,就跟上考场没带笔一样,只能干瞪眼。平台的每一次调整,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大洗牌。你跟不上,就只能被甩下车。
- 买家变“精”了。 现在的老外,早就不是几年前随便忽悠一下就下单的“傻白甜”了。他们会做功课,会看测评,会把你的店和Temu、亚马逊上的同款翻来覆去地比较。他们手上有购物清单,心里有预算,对质量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。那种靠信息差就能赚钱的时代,一去不复返了。
所以啊,不出单,也别太破防。这锅,不能全让我们卖家自己背。市场就是这么个市场,环境就是这么个环境。先稳住,别乱。
03 大盘趋势向好,商机仍在!
骂归骂,日子还得过,单子还得想办法出。躺平是最舒服的,但也是最没用的。
有一点得承认,虽然咱们自己体感差,但从数据上看,TikTok美区的大盘确实是在涨。FastMoss的数据显示,7月份以来,美区总GMV的日均销售额环比增长了5.48%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水里有鱼,而且鱼还越来越多了。至于你能不能钓上来,那就是鱼竿和鱼饵的问题了。
那些已经爆单的,咱们学不来全部,但总能学到点皮毛。比如做服饰的,人家会去研究美区现在流行什么颜色、什么面料,然后快速开发上新;做杂货的,会去深挖用户在家里、在户外到底需要什么,优化自己的产品组合。
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挣扎的中小卖家,硬碰硬肯定不行,得学会“错位竞争”。我整理了几个思路,大家可以参考下,咱们一起琢磨琢磨:
突围策略 | 具体怎么干?(个人瞎琢磨) | 核心思想 |
1. 钻进“窄门” | 别再卷什么T恤、手机壳、数据线了,那是巨头的战场。能不能搞点有意思的?比如,专门卖给复古钢笔爱好者的墨水和配件?或者,给养冷门宠物(比如蜥蜴、蜘蛛)的人提供定制化的饲养箱装饰?再或者,只做某个特定年代风格的复古海报? | 不要做大众生意,要做“圈子”生意。 你的客户越少,你的竞争对手就越少,你的利润可能就越高。 |
2. 讲点“人话” | 别老是“Discount! Sale! Buy Now!”,太苍白了。能不能换个方式?如果你卖的是手工皂,你能不能直播展示你的制作过程,讲讲你为什么选这种精油?如果你卖的是鱼竿,你能不能去河边拍一条视频,不是吹你的鱼竿多牛,而是分享一种**“独钓寒江雪”**的意境和快乐? | 卖的不是产品,是内容,是故事,是人设。 让客户因为喜欢你这个人,顺便买了你的东西。 |
3. 做好“杂活” | 这是最笨的办法,也是最有效的办法。你的物流能不能比别人快一天?你的客服能不能半夜也回消息?你的产品包装能不能让人打开时“哇”一声?这些都是细节,但细节最能打动人。 | 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。 当产品和价格都差不多时,谁能让客户更爽,谁就赢了。 |
说白了,大促期间,流量是公用的,但脑子是自己的。别人降价,你不一定非要跟。找到自己的节奏,服务好自己能抓住的那一小撮人,比什么都强。
04 写在最后
我觉得吧,年中大促这玩意儿,对我们卖家来说,与其说是一场“赚钱的狂欢”,不如说是一次年度“体检”。
它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,看清楚自己产品的斤两、供应链的深浅、运营能力的短长。一两天的单量,真的说明不了什么。今天爆单的,明天可能就因为一个差评哑了火;今天挂零的,说不定后天就因为一条视频飞上天了。
这行的魅力和残酷就在于此,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起……才是常态。
所以,最重要的,不是盯着那几个爆单的眼红,也不是看着零蛋的后台气馁,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。大促结束,战斗才算真正开始。把后台数据仔仔细细拉出来复盘,看看哪个产品有点击没转化,哪个产品转化高但退货也高,客户都在问些什么问题……这些东西,比你多卖几单货,要有价值得多。
这就像一场战争,打完了,最重要的是打扫战场,总结经验,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准备。
稳住,别慌。做好手头上的事,这条路,总能柳暗花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