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:一份亮眼的“特区答卷”
一提跨境电商,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深圳。没错,深圳是牛,是拓荒者,但要把眼光只钉在深圳,那格局就小了,老黄历该翻篇了!
你把视线往北挪一挪,看看浙江。这个地方,闷声发大财,早就不是吴下阿蒙了。乐歌、豪雅这些圈内响当当的大卖,都是从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。2024年的数据摆在这儿,简直亮瞎眼:全省货物贸易出口干了3.9万亿元,占全国的盘子都提到15.3%了。这其中,跨境电商出口这块,直接飙到了2141.3亿元,增速19.1%,你品品这个速度!这哪是外贸的补充力量,这分明就是要扛大旗的主力部队。
所以说,别再只盯着深圳了。浙江交上来的这份“特区答卷”,分量一点都不轻。这背后,是政策、产业、市场生态的一场完美共振,天时地利人和,一样都不少。

政策领航:打造“高能级枢纽省”
别以为这些成绩是天上掉下来的。浙江这地方,干事是真上心,规划是真敢想。早在2021年,人家就甩出了一份《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,明摆着要把跨境电商当成“新引擎”和“重要支柱”来玩。
这还没完。去年11月,又加码了,直接印发了到2027年的新行动计划。目标更吓人——“打造高能级跨境电商国际枢纽省”。什么概念?就是要成为全球性的节点!还定了小目标:到2027年规模翻一番,2030年再翻一番!
这口气,大不大?但人家不是光喊口号。你看配套的动作:升级“空铁海”立体物流,这叫修路;推动各个综试区搞模式创新,这叫给方法;还主动拉着亚马逊、eMAG这些平台大佬共建生态,这叫搭台子。从硬件到软件,从宏观到微观,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给足了所有想在这片土地上做跨境生意的人信心和底气。这就是“天时”,政策的东风,吹得正猛。
产业带的深厚基因
光有政策还不够,浙江真正的王牌,是它那深不见底的产业带基础。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,是别人想学都学不来的硬实力。
不信你看,排在前面的几个尖子生:宁波、杭州、义乌。哪个不是身怀绝技?
城市 | 核心产业带 | 特点与代表 |
宁波 | 家电、服装、五金、户外照明、野营装备、文具 | 靠着世界级大港,坐拥超2万家跨境企业。这里跑出了乐歌、遨森、豪雅这种年销售额几十亿的巨无霸,产品硬核,底盘扎实。 |
杭州 | 服饰、灯具照明、卫浴、鞋业、羽绒、雨伞、五金工具 | 作为数字经济的心脏,这里玩的是时尚和格调。余杭的家居、萧山的卫浴,名声在外。还诞生了“跨境鞋服第一股”子不语,卖家数量超过6.3万家,人才济济。 |
义乌 | 日用品、工艺品、饰品、玩具、家居、化妆品、印刷包装 | 我的天,这地方简直是地球的小商品中转站!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不是按“天”算,是按**“小时”**算。什么世界杯周边、全球热点,义乌老板总能第一时间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。 |
这种扎根在土地里的供应链能力,就是浙江卖家最大的底气。别人还在找货,浙江老板的货已经在去海外仓的路上了。
从代工到品牌,从欧美到东欧
有了产业带这个“军火库”,浙江的玩法也在升级。以前咱们干的是什么?是给人家做嫁衣,辛辛苦苦生产出来,贴个牌子就卖了,赚点辛苦钱。
现在呢?完全不一样了!
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“代工贴牌”这条老路,转向**“自主品牌”**的新赛道。你瞅瞅杭州的大雅科技,自己设计的家具,通过海外仓模式直接卖到国外,2024年前三个季度销售额就干了超过5个亿,同比增长30%!这就是话语权,这就是利润!
战场也在转移。欧美市场当然是块肥肉,但现在挤进去,简直是血流成河的红海。聪明的卖家,早就把望远镜转向了新的方向——东欧。
数据不会骗人。就拿宁波来说,2023年跟中东欧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,第一次突破了500亿大关。这就是信号!当别人还在为欧美的流量焦虑时,浙江的先行者们已经在新兴市场开疆拓土,重构版图了。
2025年的新变局:掘金新兴市场
时间来到2025年,国际贸易这趟水,越来越浑,风浪也越来越大。老路子不好走了,不变,就只能被淘汰。
**“多元化”**成了今年的关键词。
对于那些还没下水的传统外贸企业,跨境电商几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。浙江搞的“千团万企”拓市场行动,还有义乌这种地方主动对接eMAG这样的平台,就是在降低门槛,扶你上马。
对于已经在水里扑腾的老卖家,日子也不好过。红海里卷价格、卷广告,卷到最后发现利润比纸还薄。怎么办?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,找到能让自己的产业带优势真正发挥威力的新池子。
而这个新池子,东欧市场的呼声最高。那片地方,电商渗透率还不高,增长潜力巨大,简直就像十几年前的中国市场,遍地都是机会。义乌商会的那些老板们,消息最灵通,据说80%的卖家都在做欧美,现在也开始主动抱团去对接eMAG了,为啥?怕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,一有风吹草动就全玩完。
eMAG:东欧蓝海的“新大陆”
说到东欧,就绕不开eMAG这个平台。
它是罗马尼亚最大的电商平台,光活跃用户就有900万,业务还辐射到了匈牙利、保加利亚。但最有意思的是什么?是这个平台上,我们中国卖家的占比,竟然还不到10%!
朋友们,这是什么概念?这意味着巨大的“空窗期”和“拓品红利”!跟那些已经卷成麻花的成熟平台比,这里简直就是一片等待开垦的“新大陆”。eMAG自己公布的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,订单量实现了2.6倍的增长,平台本身就在高速狂奔。
eMAG的市场总监也说了,他们非常需要中国的卖家和商品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需求,这绝对是个双赢的局面。为了把我们请过去,他们也是诚意满满:2025年要在中国设办事处、扩招运营团队、完善物流,甚至还降低招商门槛,点名要扶持潜力卖家。
据说,通过eMAG中国团队开店的卖家,一周出单率高达85%,平均客单价超过90欧元。这数据,够不够诱人?
红海拼价格,不如蓝海树品牌
圈里有句老话,我特别赞同:在红海市场拼价格,不如在蓝海市场树品牌。
在欧美市场跟人拼价格,拼到最后可能底裤都没了,那又是何苦?当一个市场趋于饱和,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寻找下一个蓝海。
现在,东南欧这片广阔的蓝海,就摆在所有中国卖家的面前。这既是浙江企业的机会,也是所有具备供应链优势的卖家的机会。
2025年的风口已经来了。政策的东风吹着,像eMAG这样的平台也把梯子递到你面前了。别再犹豫观望了,赶紧抓住这个机会,把我们强大的产业带优势,实实在在地变成海外市场的真金白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