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kTok Web产品解决方案
做TikTok广告,先要搞懂它的套路。其实不复杂。它把用户从看到广告到最后买东西,分成了好几个步骤。这就叫营销漏斗。
我们想象一下,你在街上开了一家店。一个路人从你店门口经过,看到了你的招牌。这就是曝光。
他觉得招牌有意思,就推门进来了。这就是点击。
他进店后,开始四处看看。这就是进入落地页。落地页就是你的独立站。

到这里,TikTok平台上的事就基本完成了。接下来就要看你店里(网站)的东西怎么样了。
用户进到你的网站后,他会做一些动作。TikTok需要知道这些动作,才能帮你找到更多相似的客户。你需要用一个叫Pixel的工具,把这些信息告诉TikTok。
这些动作包括:
- 在你的网站上随便逛逛。
- 点开某个商品的详情页看看。
- 在你的网站上搜索某个关键词。
- 把一个商品放进购物车。
- 填写订单信息,准备付款。
- 最后,完成付款。
整个过程连起来就是:曝光 → 点击 → 进网站 → 加购物车 → 下单 → 付钱。
你看,每一步都可能有人离开。TikTok的算法,就是通过追踪这些数据,帮你找到那些最有可能走完整个流程的人。所以,装好Pixel,让数据跑起来,这是第一步。
然后,你要想清楚,你这次投广告的目的是什么。目的不同,用的广告产品和工具也不同。
第一个目标:获取流量
这个目标很简单,就是让人来你的网站。先不管他们买不买。
比如,你刚上了一批新款T恤。你想先让大家知道,来看看这些设计。这时候,你就用**Traffic(访问量)或者Reach(覆盖)**这两种广告产品。它们会把你的广告给最多的人看,或者尽可能吸引人来点击。目的是先把网站的人气做起来。
第二个目标:直接转化
这个目标最直接,就是要订单,要用户注册。
比如,黑五大促期间,你的目的就是卖货。这时候,你就要用Conversions(转化量)这个广告产品。而且你要告诉系统,你的转化目标是“完成支付”或者“添加到购物车”。这样,系统就会去找那些最爱剁手的人,把你的广告怼到他们脸上。
第三个目标:找高价值用户
这个目标更进阶。你不仅想要订单,还想要那些花钱多、以后还会再来买的客户。
比如,你卖的是定制家具,有的客户花500,有的客户花5000。你肯定更想要后面这种客户。这时候,你就要用**Value-Based Optimization (VBO)**这个产品。它不只是看有没有人下单,它更关心下单的人花了多少钱。
为了实现这些目标,你需要两个关键工具:TikTok Pixel 和 Events API。
TikTok Pixel,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装在你网站上的一个监控探头。它会默默记录每个访客的行为,比如他看了哪个页面,点了哪个按钮,然后把这些信息传回给TikTok。
Events API 是Pixel的补充。有时候因为网络或者浏览器的问题,Pixel可能会漏掉一些数据。Events API能更稳定、更准确地把关键数据传回去。
用好这两个工具,你就能清楚地知道广告效果怎么样,钱花得值不值。而且,这些数据会沉淀下来,成为你自己的资产。以后你可以用这些数据,做更精准的营销,让老客户回来反复购买。
核心广告产品深度解析
搞清楚了目标和工具,我们再来看看TikTok提供的几个核心广告产品。它们就像是工具箱里的几把趁手兵器。
Smart+ 1.0:给新手的“自动挡”
如果你刚开始做TikTok广告,对后台各种设置不太懂。或者你人手不够,没时间天天盯着。那Smart+ 1.0就很适合你。
它的核心就是自动化。你不用操心太多细节。
这是它的工作原理:
- 你创建一个广告计划(Campaign)。
- 你把视频素材、广告文案都上传上去。可以多上传几个。
- 你设置好预算和投放目标。比如,目标是“网站访问量”。
- 然后就没你什么事了。
系统会自动帮你做很多事。它会把你的视频和文案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,测试哪种搭配效果最好。它还会自动帮你找最合适的人群,把广告展示给他们。哪个广告跑得好,它就多给点预算。哪个跑得差,它就少给点。
总之,你只需要做最简单的设置,剩下的交给系统。这对预算有限、人力不足,或者想先试试水的卖家来说,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Smart+ 2.0:自动化,但控制权更多
等你用熟了1.0,想自己多操作一些,获得更多控制权的时候,就可以用Smart+ 2.0了。它保留了1.0的自动化优点,但给了你更高的自由度。
它升级了几个地方:
第一,一个计划可以放多个广告组。这是一个大进步。比如,你想同时投放美国和英国市场。你可以建一个广告计划,然后在下面建两个广告组。一个广告组专门投美国,设置独立的预算。另一个专门投英国,也设置独立的预算。这样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。
第二,广告位可以选择。你可以让系统自动帮你选最好的广告位。你也可以自己手动选,比如你只想投在TikTok的信息流里,不想投在其他地方。
第三,广告数量上限增加了。以前一个计划最多只能放30个广告。现在可以放5000个。这对那些需要大规模测款、测素材的卖家来说,限制大大减少了。
第四,数据报告更清楚了。你可以看到更详细的数据,方便你分析哪个广告组、哪个广告跑得好,为什么好。
Smart+ 2.0适合那些有一定投放经验,想在自动化和手动操作之间找个平衡的卖家。
Catalog广告:让商品自己找买家
如果你的网站上商品特别多,比如几百上千个SKU,那做广告素材就是个头疼的事。Catalog广告(商品库广告)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。
它的核心是**“千人千面”**的商品推荐。
操作步骤大概是这样:
- 你先把你的商品信息,比如商品图片、标题、价格、链接,整理成一个列表,上传到TikTok后台。这就是你的“商品库”。
- 用户A在你的网站上浏览了一双红色的运动鞋和一个蓝色的背包。
- Pixel把这个信息告诉了TikTok。
- 过了一会儿,当用户A再刷TikTok时,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广告,广告里展示的可能就是他刚刚看过的那双红鞋和那个蓝包。
这种广告的转化率通常更高,因为它展示的都是用户已经感兴趣的东西。而且,它能帮你省下大量做广告素材的时间和人力。特别适合服装、家居、3C这些商品种类繁多的卖家。
VBO:不看单个成本,要看整体回报
最后这个VBO,是更高级的玩法。它要求你换个思路来看广告效果。
以前,我们很关心CPA,也就是单个转化成本。比如花10块钱带来一个订单,觉得很划算。花30块钱带来一个订单,就觉得亏了。
但是VBO让你关注另一个指标:ROAS,也就是广告支出回报率。
我们举个具体的例子。你卖两种产品,A产品卖50块,B产品卖200块。
情况一:你用传统的转化目标,CPA出价。
你告诉系统:“我的目标是CPA低于30块。”
系统帮你花了60块钱,带来了两个订单。这两个客户买的都是A产品(50块)。
我们算一下账:你花了60块,收入是 50 + 50 = 100块。你的ROAS是 100 / 60 ≈ 1.67。你亏了。
情况二:你用VBO,ROAS出价。
你告诉系统:“我的目标是ROAS等于3。”
系统帮你花了60块钱,只带来了一个订单。这个客户买的是B产品(200块)。
这时候你的CPA是60块,看起来很高。但是我们再算一下账:你花了60块,收入是200块。你的ROAS是 200 / 60 ≈ 3.33。你赚了。
看明白了吗?VBO不追求低成本的订单数量。它追求的是找到那些愿意花更多钱的客户,帮你实现整体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。
所以,用VBO的时候,不要因为单个订单的成本高了就紧张。你应该把眼光放长远,看最终的整体ROAS。这适合那些客单价差异大,或者想筛选出高价值用户的成熟品牌。
总的来说,TikTok Web模式提供了一整套工具,从吸引流量到精准卖货,再到筛选高价值客户,覆盖了独立站生意的方方面面。理解这些工具的用法和背后的逻辑,是做好投放的关键。
飞鸽出海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