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焦点:印尼风波落幕,美国合规进程加速
印尼这事儿,来得快,去得也快。
事情很简单。印尼政府找TikTok,说要一些直播数据。这些数据跟之前的抗议活动有关。政府想看看是谁在直播,谁在组织。但是,TikTok这边可能没马上给,或者给得不全。政府就火了。直接说要暂停TikTok的运营许可。
这听起来是个大事。好多人都以为印-尼的用户要刷不了TikTok了。结果呢?就一天。第二天TikTok就把数据交了上去。然后政府马上就恢复了它的许可。整个过程就跟演戏一样。TikTok在印-尼的服务,一天都没停过。用户根本没感觉到有什么变化。

所以这到底是在干嘛?其实就是印尼政府在敲打TikTok。它在告诉所有像TikTok这样的外国大公司:“这是我的地盘,你们得听我的规矩。”它需要展示自己的权力。它不是真的想把TikTok赶走。因为TikTok在印-尼有上亿用户,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。赶走它,民众会不高兴,政府自己也少了个重要的平台。
而且,TikTok也学乖了。它知道不能跟政府硬碰硬。政府要面子,那就给它面子。要数据,那就赶紧配合。花最小的代价,解决最大的麻烦。这对TikTok来说是最好的选择。但是,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。我们平时在网上发的视频,看的内容,这些数据其实很宝贵。在关键时刻,它们都可能变成平台和政府谈判的筹码。
再来看美国那边。美国的事儿就复杂多了,拖了好几年。
最开始,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,天天喊着要封禁TikTok。理由是“国家安全”。他说TikTok是中国公司,会把美国用户的数据传回中国。这让很多在美国用TikTok的人,还有靠TikTok赚钱的商家都急坏了。
但是现在,情况完全变了。封禁令一直延期,现在直接延到了2025年12月。这给了TikTok充足的时间去处理合规问题。什么叫合规问题?简单说,就是TikTok要向美国政府证明,它不会把美国用户的数据乱用。
它的做法是搞一个“合规分拆”。这是它的工作原理。第一步,在美国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来运营TikTok。第二步,把所有美国用户的数据都存在美国的服务器上,由美国公司来管理,比如甲骨文公司。第三步,让美国的安全团队来审查代码,确保没有后门。这样一来,就等于在美国建了一堵防火墙,把数据和运营都留在了美国境内。
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态度。他最近居然公开说,是他“拯救了TikTok”。这话听着就很奇怪。当年明明是他要下死手的。他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他发现,现在封禁TikTok已经不现实了。TikTok在美国的用户太多了,尤其是年轻人。这些都是选票。如果他现在还坚持封禁,就会得罪这批年轻人。所以他干脆换个说法,说自己保护了TikTok,想把这事变成自己的功劳。
这件事说明,TikTok在美国已经大到不能倒了。它不只是一个娱乐软件。它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平台,无数网红、小企业靠它吃饭。它也是一个文化现象,影响着一代人的说话方式和流行趋势。想把它一刀切掉,会引发社会和经济上的大问题。所以,所谓的“国家安全”,最后还是要给商业利益和民意让路。TikTok靠着自己的影响力和用户,硬生生把一个死局给盘活了。
功能大更新:AI内容比例,你说了算
我们再聊点跟每个人都有关的。就是TikTok的AI内容推荐功能。
你刷视频的时候,有没有觉得推荐的内容越来越像?好像算法知道你喜欢什么,就拼命给你推同一种东西。看得多了,就有点腻。而且,现在用AI做的视频越来越多了。有些做得很好,有些就很假,很没意思。
现在,TikTok给了你一个自己动手调整的选项。你可以自己决定,想看多少AI生成的内容。
这是它的工作原理。第一步,你打开TikTok,进入你的个人主页。第二步,点击右上角的菜单,找到“设置与隐私”。第三-步,在里面找到一个叫“内容偏好”或者“管理主题”的选项。点进去,你就会看到一个可以左右拖动的滑动条。你把它往左边拖,系统就会减少给你推荐AI做的视频。你把它往右边拖,AI视频就会多一些。操作很简单,就像调电视音量一样。
这个功能,未来几周会向全球所有用户开放。
TikTok为什么要这么做?它当然可以说这是为了尊重你的选择。但背后还有更深的原因。平台自己公布的数据说,现在每天有超过13亿条视频被标记为AI创作或编辑。这个数字很吓人。AI内容正在像洪水一样涌进来。如果平台不加控制,整个内容池子很快就会被AI占领。到时候,真人创作的、有生活气息的内容可能就被淹没了。用户刷来刷去都是差不多的AI模板,很快就会失去兴趣。所以,TikTok需要提前给你一个“阀门”,让你自己过滤。这样就算以后你觉得内容不好看了,也有一部分是你自己的选择,平台可以分摊一些责任。
但是,AI带来的真正麻烦,是造假。特别是“深度伪造”(Deepfake)技术。
举个例子。有人可以用AI,把你的脸换到一个不好的视频里。或者,用AI模仿你的声音,去给你家人朋友打电话骗钱。这些事情都真实发生过。当AI视频做得跟真的一样时,我们就很难分辨什么是真,什么是假了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TikTok也做了两件事。
第一件事是投钱搞教育。它拿出了200万美元,成立了一个基金,专门教年轻人怎么识别AI假视频。但是说实话,200万美元分给全球十几亿用户,每个人连一分钱都分不到。这个钱主要是用来表个态,告诉大家平台在努力了。实际效果可能不大。
第二件事就实际多了,是搞技术。它开发了一种新的数字水印技术。简单说,就是给所有用TikTok官方AI工具生成的视频,都打上一个看不见的“记号”。这个记号就像一个隐藏的纹身。
它厉害的地方在于,这个记号很难被去掉。就算你把这个AI视频下载下来,用剪辑软件剪掉一段,或者加上新的音乐和滤镜,再重新上传,这个“纹身”还在。专门的检测工具一扫,就能知道这个视频是AI生成的,而且能追溯到它是从哪个账号发出来的。这就给打击虚假信息提供了一个技术工具。比如,如果有人用AI伪造了一段名人讲话的视频,平台就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快速识别并处理它。这样可以帮你更快地分辨真假,避免被骗。
商户红利:中美经贸协议落地,成本大降
如果你是在TikTok上卖东西的跨境商家,那接下来的内容你一定要看。最近中美关系有点缓和,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。你的生意成本,可以降下来不少。
我们一项一项说。
首先是关税。关税就是你的货从中国运到美国,美国海关要收的钱。以前这个钱很多。比如,之前美国对很多中国商品加了10%的“芬太尼关税”,还有24%的“对等关税”。现在,这些乱七八糟的税很多都取消或者暂停了。整体算下来,对中国的关税从57%降到了47%。
这10%的差距是什么概念?举个例子。你卖一个手机壳,成本加运费是50美元,你卖100美元。以前,光关税可能就要交掉28.5美元(5057%),你的利润就很薄了。现在关税降到23.5美元(5047%),每个手机壳你就能多赚5美元。如果你一个月卖1000个,那就是多赚5000美元。这都是纯利润。
然后是物流。物流的成本也降了。跨太平洋的集装箱海运价格,降了大概12%到15%。而且,TikTok现在跟亚马逊的仓库打通了。如果你是TikTok认证的物流商,你的货可以直接送到亚马逊的FBA仓库。
这对你有什么好处?最大的好处是快。以前,一个包裹从中国发出,到美国买家签收,平均要7到10天。现在,因为流程优化了,最快3到5天就能送到。买家都希望早点收到东西。物流速度快了,他们就更满意,给你好评的可能性就更大。而且,等待时间短了,他们中途反悔、申请退款的概率也小了。这能直接提高你的店铺评分和利润。
最后是供应链。这一点对卖电子产品的商家影响最大。比如你卖智能手表、无人机、或者小家电。这些产品里面都需要芯片。
以前,因为中美贸易战,美国限制高通、英伟达这些公司卖芯片给中国。同时,中国也限制稀土这些关键原材料出口。这导致什么结果?就是你生产一个产品,可能要等很久才能凑齐所有零件。比如生产一批智能手表,从下单到所有零件到齐,可能要45天。这45天里,你的钱都压在原材料上,没法卖出去变成现金。
现在,这些限制都放宽了。芯片供应恢复正常,稀土出口管制也暂停了。你的备货周期,从45天可以缩短到28天。快了半个多月。这样可以帮你更快地把产品造出来,更快地卖掉,更快地回笼资金。你的资金周转效率大大提高了。
但是,有好处的同时,也多了些新规矩。你必须注意。
第一条规矩。如果你的店铺在美国一年的销售额超过10万美元,你就必须去申请销售税许可证。这是强制的,不是可选项。你得按规定向美国的州政府交税。
第二条规矩。关于用户数据的。美国用户的个人数据,比如他们的名字、地址、购买记录,你最多只能在服务器上保留90天。超过90天就必须删除或者做匿名化处理。
这些都是合规的红线,千万不能踩。一旦被查到违规,轻则罚款,重则直接封掉你的店铺。所以,最安全的做法,就是用TikTok官方提供的合规工具。它能帮你自动处理税务和数据问题,虽然可能要付点服务费,但比你自己瞎搞,最后被封店要划算得多。
飞鸽出海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