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德里的新风向?
特朗普政府对TikTok的禁令又延期了。
这已经是第四次了。新的死线是12月16日。这事儿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新意,毕竟来回折腾这么久了,谁都烦。但是,这次真的有点不一样。你不能只看这个延期,得看它发生的时间。就在特朗普签字前两天,中美两边的人,跑到西班牙马德里去开会了。
这个安排就很有意思。为什么是马德里?它不是华盛顿,也不是北京。选一个中立的地方,离两边的政治中心都远远的,就是想安安静静地谈点事。不想被媒体天天堵着门,也不想被国内的鹰派天天喊话。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,说明双方都想把调门降下来。

会谈结束之后,中方开了个发布会。商务部的李成钢副部长说,双方的沟通是“坦诚、深入、建设性”的。这几个词虽然是外交辞令,但反过来想,如果谈崩了,说的就是“各自阐述了立场”这种话了。所以,这说明真谈出东西了。
而且,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特朗普紧接着就签了延期令。这三个月的宽限期,不是他大发慈悲,而是马德里谈判桌上换来的。这说明,过去那种互相加码、往死里整的玩法,可能要先停一停了。大家发现,光靠打架解决不了问题,还得坐下来谈。马德里这场会,算是给这件事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。
原则与底线:不拿利益换协议
发布会上,李成钢有一句话说得特别重。他说,中国反对把科技和经贸问题“政治化、工具化、武器化”。
这句话得掰开看。
什么叫政治化?就是你一个做短视频娱乐的公司,非要说你威胁了我的国家安全。这就是把一个商业问题,硬生生拉高到政治层面去打。
什么叫工具化?就是把TikTok当成一个谈判的筹码。想在别的方面,比如贸易逆差上占便宜,就拿TikTok来要挟。TikTok成了一个可以交换的工具。
什么叫武器化?这就更狠了。直接用国家力量,发布行政禁令,不让你做生意,想把你彻底干掉。这就是把商业竞争,变成了国家之间的对抗。
中方这次把话说得很明白。就是告诉美方,我们的底线在这里。国家利益,企业自己的合法权益,还有整个国际商业规则的公平,这些东西我们不会拿来做交易。你想让我们为了达成一个协议,就把这些原则扔掉,不可能。
这个态度,不光是为TikTok说的。你想想这几年,从华为到大疆,再到各种科技公司,多少企业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。所以,这次的表态也是说给所有出海的中国公司听的。你们在外面按规矩做生意,要是有人不讲武德,用政治手段来搞你,国家会给你撑腰。市场的问题,就得用市场的办法解决。想用霸权掀桌子,我们不接受。
数据的归属,算法的授权
那具体怎么解决美国人天天念叨的那个“安全问题”呢?
这次马德里会谈,给出了一个框架。国信办的王京涛副主任解释了这个方案。双方达成了“基本共识”。这个词很重要,说明大方向已经定了,剩下的就是敲定各种细节。
这个方案很巧妙,它把问题拆成了两个部分:一个是数据,一个是算法。
我们一步一步来看它是怎么运作的。
第一步,解决数据的问题。
美国政府最爱说的一件事,就是担心美国用户的数据被传回中国。虽然TikTok一再澄清数据就存在美国和新加坡,但他们就是不信。
好,那现在的方案是这样的:
- 数据放哪? 依然放在美国。这点没变。
- 谁来管? 找一家美国公司来管。这个叫“委托运营”。
这个“委托运营”是什么意思?我举个例子。你好比有很多钱,你担心放在家里不安全。于是你把钱存到银行里,让银行帮你管。钱还是你的,所有权没变。但是日常的保管、转账这些操作,都由银行来负责。银行有一套严格的安保和监管系统,让你放心。
这里的TikTok美国用户数据,就好比是你的钱。字节跳动是钱的主人。那家被选中的美国公司,就是银行。它负责保证这些数据的存储、访问、管理,全都符合美国的法律法规。这样一来,美国政府就没话说了。他们担心的“数据安全”,通过这个方式解决了。
第二部,解决算法的问题。
这才是整个事情的核心。数据只是石油,算法才是把石油变成汽油的炼油厂。TikTok能让人一刷就是几个小时,停不下来,靠的就是它那套推荐算法。这套东西是字节跳动花了无数心血和金钱研发出来的,是它最值钱的家当。
之前美国想让字节跳动把整个TikTok美国业务,连同算法一起卖掉。这就等于让你把祖传的秘方给卖了。这是字节跳动绝对不能接受的。
所以,这次的方案是:
- 算法的所有权归谁? 归字节跳动。这点没得商量。代码、专利,都是字节的。
- 美国那边怎么用? 字节跳动同意,让TikTok在美国的运营团队,可以使用这套算法。
这又是什么意思?我再举个例子。你电脑上装的Windows系统或者Office办公软件。你花钱买了,就可以用它来写文档、做表格。但是,Windows的源代码是你的吗?不是,是微软的。你只是买了一个“使用权”。
这次算法的解决方案,就跟这个类似。字节跳动不开源码,不出售所有权。它只是同意在美国运营的TikTok,可以继续调用这套算法系统,来为美国用户推荐视频。这样一来,美国用户的体验不会变,TikTok的核心竞争力保住了。而字节跳动的核心技术资产,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。
你看,这个方案把所有权和运营权、使用权,做了一个清晰的切割。
问题 | 解决方案 | 简单来说 |
美国用户的数据放哪? | 委托运营 | 数据留在美国,找个美国公司当“管家”。 |
TikTok的核心算法怎么办? | 给使用权 | 算法还是字节的,但同意美国团队继续用。 |
这个方案,既给了美方想要的“安全感”,也保住了中方最核心的“技术资产”。可以说是目前能找到的,最好的一个平衡点了。它把一个你死我活的抢劫案,变成了一场可以坐下来谈的商业合作。
共识背后的博弈
为什么最后能谈成这样一个共识?
说白了,因为这个方案对两边都有好处。现在这个情况,硬刚下去对谁都没好处。
先看美国这边为什么会点头。
第一,TikTok在美国有超过一亿的用户。这里面绝大部分是年轻人,是未来的选民。如果政府真的强行把这个App给关了,会惹恼一大批人。这对任何一个想竞选的政客来说,都是个巨大的政治风险。
第二,强行关闭或者收购一家外国公司,对美国自己标榜的“自由市场”形象,是个沉重的打击。今天你能这么对TikTok,明天就能这么对其他国家的公司。那以后还有谁敢来你这里投资?这会动摇美国经济的根基。
第三,这个新方案,给了美国政府一个台阶下。他们可以对国内宣传,说“我们成功保护了美国的数据安全”,也算是有个交代。既解决了政治难题,又避免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。
再看中国这边为什么会接受。
第一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保住了算法。这是底线中的底线。只要算法还在自己手里,TikTok的灵魂就在。公司的核心价值就没有丢失。
第二,保住了美国市场。TikTok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全球化最成功的一个样本。如果真的被迫退出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,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,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现在能继续运营,就保住了未来的可能性。
第三,这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。它告诉全世界,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,我们不是只能选择要么屈服、要么走人。我们还可以通过谈判,找到第三条路。这条路既能维护我们的核心利益,也能让生意继续做下去。这对未来其他遇到类似问题的中国公司,有很强的参考意义。
所以,这不是谁赢了谁输了。而是在一场漫长的、艰苦的拉锯战之后,双方都发现,各退一步,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中间地带,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
当然,现在只是达成了“基本共识”。后面还有很多法律文件、技术细节需要处理。这个过程肯定还会有反复,有争吵。但是,方向已经定了。马德里会谈,至少让这艘差点要撞上冰山的船,暂时拐了个弯,进入了一条相对平稳的水道。这盘棋,接下来还有得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