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2025年9月1号开始,所有广告都得用一个叫 GMV Max 的新系统。以前我们手动设置广告,现在不行了。
简单说,就是从“手动挡”换成了“自动挡”。
以前,我们自己选广告类型,自己找目标人群,自己调价格。现在,这些都交给AI了。你只要告诉AI两个事:第一,你的预算是多少。第二,你的ROI目标是多少。

然后AI就自己干活了。
它会把你店里所有能用的视频、直播录像、达人素材都拿去用。然后在整个TikTok里找人,它觉得谁会买,就把广告给谁看。
平台的目标也变了。它现在只关心一件事:成交。它不再看重流量,只看重你最后卖了多少钱(GMV)。
新旧系统差别很大,看这个表就明白了:
功能 | GMV Max(新) | 传统广告(旧) |
广告类型 | 没得选,只有这一种。 | 可以自己选推直播还是短视频。 |
广告优化 | AI全自动帮你搞定。 | 自己手动调,很费劲。 |
广告管理 | 流程很简单,点几下就行。 | 特别复杂,要建一堆东西。 |
创意管理 | AI自动用你店里所有素材。 | 你得手动给广告配视频。 |
受众定向 | AI自己找人,你不知道它找了谁。 | 你可以自己选人群,很精准。 |
广告覆盖 | 所有地方都可能出现广告。 | 只有信息流等几个固定位置。 |
达人内容 | AI会自动用达人视频帮你投广告。 | 以前没这个功能。 |
而且,这个GMV Max还分两种。一种叫“Product GMV Max”,主要用短视频卖货。另一种叫“LIVE GMV Max”,专门给直播间拉人。
平台还搞了个 ROI Protection 功能。意思是,你设定的ROI目标,如果实际效果没达到90%,平台会补一些广告费给你。这主要是为了让你敢花钱测试。
利益格局:平台与卖家的新一轮博弈
这次更新后,卖家反应完全不同。
小卖家觉得挺好。因为以前搞广告太复杂了,学不会。现在操作简单了,只要产品还行,设个预算就能跑。有的人一天GMV就翻倍了。而且有ROI保护,测试的亏损也少了。
但是,大卖家和广告代理商就很头疼。
最主要的问题是,我们失去了控制权。以前我们可以精细地控制预算花给哪一类人,测试哪个视频素材效果最好。现在,广告投放成了一个“黑箱”。我们只知道花了多少钱,赚了多少钱,但中间的过程完全不清楚。
这对做品牌很不利。AI只管眼前的成交,不管你的品牌形象。
而且,它的成交数据算法也有问题。它可能会把所有成交都算成是广告的功劳,哪怕别人是自己搜进店里买的。这样我们就没法准确评估广告效果。
这事本来7月就要推,就是因为很多大卖家反对,才拖到了9月。
行业动向:AI驱动成主流,TikTok步伐更激进
用AI投广告,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。Google的Performance Max和Meta的Advantage+,都是一样的思路。
但是TikTok的做法更激进。
Google和Meta还保留了手动广告的选项,让你有个适应的过程。TikTok不给你选择,直接“一刀切”,强制所有人都必须用新的。适应时间也给得很短。
实战策略:如何拥抱AI广告时代?
既然规则变了,我们的玩法也得跟着变。AI决定了把广告投给谁,那我们就得把AI能看懂的东西做好。
第一,别再研究投放技巧了,回头做好产品。
以前那些调参数的技巧,现在基本没用了。AI把所有人的投放技术都拉到了一个水平线。
现在竞争的核心,又回到了最基本的东西:产品。你的产品本身好不好,价格有没有优势,服务到不到位。你给AI的是好东西,它才能帮你卖出去。你给它的是垃圾,它只会帮你把钱烧光。
第二,现在最关键的是内容,也就是视频素材。
AI是靠“赛马”来选视频的。这是它的工作原理:它会先给你所有的视频一点点流量去测试。哪个视频数据好,它就会把大部分预算和流量都给这个视频。
所以,你必须不停地做新视频。
这里是具体步骤:
- 定个目标:比如,每周必须更新10条以上的新视频。
- 多元化:用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脚本、不同的人物去拍。别一条路走到黑。
- 持续测试:让AI有足够多的“马”去赛。你给它的选择越多,它找到爆款的几率就越大。
第三,优化你的商品页和直播间。
AI的工作是把人拉到你的店门口。但是,人进来了买不买,就看你店里的功夫了。
你的店就是你的商品页和直播间。
你应该这么做:
- 检查商品页:图片清晰吗?卖点写清楚了吗?用户的评价好不好?这些都要优化。
- 检查直播间:主播说话有吸引力吗?节奏对不对?优惠活动讲明白了吗?
流量很贵,AI辛辛苦苦拉来的人,别因为你自己的页面没做好就白白浪费了。
结语
总结一下。TikTok广告的玩法彻底变了。
以前是人跟人比技术,现在是你的产品和内容,去配合AI的工作。旧的经验不管用了。
你必须接受这个变化。把产品做好,把视频内容做好,你才能在新的规则下赚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