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一个新卖家要从低价产品切入?
我跟你说,这个问题,简直就是新手入门的“天问”。总有人在直播间里悄悄问,老魏,你们孵化营是不是就教人卖些便宜货啊?能出单,但口袋里叮当响,图个啥?
图啥?图你能活下来!
你以为做跨境电商是玩游戏,上来就能选个英雄、拿把神装,然后大杀四方?做梦呢。这是创业,是真金白银的战场。对于一个新兵蛋子,你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?不是冲锋陷阵,是保住你那条小命!

风险控制,这四个字,你最好给我刻在脑子里。
你想想看,你刚拿到驾照,揣着几万块钱,是先搞一辆二手车随便开开,刮了蹭了也不心疼,还是直接掏空家底,贷款上一辆迈巴赫,每次出门拐个弯都心惊肉跳,生怕蹭掉一块漆?
答案不是明摆着吗?
放到亚马逊选品上,道理一模一样。一个高客单价的产品,看着利润高,好像很诱人。但你算过没有,从开模、备货到头程、广告,一套组合拳下来,几十万可能就没了。这还是顺利的。万一,我是说万一,你选错了,市场不认,或者被对手狙击了,这几十万打了水漂,你什么感受?
钱没了是小事,关键是信心没了。第一枪就哑火,你还有勇气开第二枪吗?人直接就废了,这辈子估计都对“创业”这俩字有心理阴影。
但低价产品呢?它就是你的那辆“二手练习车”。你花个一两万,搞一批货,就算整个过程你都搞砸了,亏了,又能亏多少?一两万块钱,买个教训,买个经验,你还有大把的机会重整旗鼓,再来一次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古人这话说的多实在。
你能在一次次的“小成本试错”中,把平台规则摸透,把运营手感练熟,把自己的“武功”一招一式地打磨出来。等你真正成了老司机,再去碰那些高价产品,你的动作才不会变形,才不会手忙脚乱,成功的概率自然就上去了。
可偏偏,总有人不信邪。总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,总想跳过新手村,直接去打最终BOSS。结果呢?往往是被BOSS一巴掌拍死,装备爆一地。
一个产品能否做出利润,关键在于成本把控
又一个经典误区:低价产品 = 没利润。
谁跟你说的?说这话的人,八成是自己没算明白账,或者干脆就是懒得算账。
我告诉你,在亚马逊这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上,只要一个品类还存在,它就必然有合理的利润空间。问题不在于产品价格高低,而在于你,作为卖家,有没有本事把这个利润空间给挤出来。
利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是一分一厘抠出来的!
别不信,你看看这张表,一个看似简单的产品,成本藏在多少魔鬼细节里:
成本环节 | 普通卖家的做法 | 精明卖家的做法 | 利润空间从哪来? |
采购成本 | 随便找个工厂,报价差不多就行。 | 货比三家,深入供应链,甚至找到源头工厂,磨价格、磨付款周期。 | 差价就是纯利润! |
产品包装 | 用工厂的公版包装,又大又重。 | 重新设计包装,在保护产品的前提下,做到最小、最轻。 | 体积和重量直接影响头程和FBA费用! |
头程物流 | 找个货代,直接发货,图省事。 | 研究不同物流渠道的优劣,海运、空运、快船,掐着时间点,用最优组合。 | 物流成本能差出一半你信不信? |
FBA费用 | 产品尺寸卡在收费区间的边缘。 | 精算尺寸,改一下包装,让产品从“大标准”变成“小标准”。 | 每月省下的FBA仓储费和派送费,都是钱! |
广告投放 | 广泛匹配,大力出奇迹,烧钱换单。 | 精准投放,研究关键词,优化ACOS,把每一分广告费都花在刀刃上。 | 广告费省下来,就是净利润! |
看明白没?每一个环节,都是一场“省钱大作战”。你以为选个品上架就完事了?从找工厂、谈价格,到优化包装、算物流,再到精打细算的广告,哪个环节不需要你像个侦探一样去钻研?
很多人就是卡在这儿,嫌麻烦。他们想要的是一个“自动赚钱机器”,一按按钮钱就哗哗地来。他们不想要一门需要弯腰、需要钻研、需要“抠”的生意。
你说,钱凭什么给这样的人赚?
相信,然后才能看见——别总觉得你不行
说了这么多操作层面的东西,最后再跟你聊点虚的,但也是最要命的——信念。
我经常举一个例子,真事儿。我带过的学员里,我们村那帮老乡,绝对是学历洼地,平均学历?初中毕业证都拿不稳,26个字母能念顺溜的都没几个。但你猜怎么着?他们的成功率,高得吓人。几乎个个都赚到钱了。
为什么?他们比别人聪明?比别人努力?
都不是。
就是因为他们看见了。
看见什么了?看见村里那个比自己还懒、脑子还不好使的二蛋,就捣鼓这玩意儿,居然在城里买了房!这种冲击力,比你看一百篇成功学文章都管用。他们心里就一个念头:“他那样的都能成,我凭什么不行?”
就这么一个朴素到有点可笑的信念,支撑着他们。遇到问题,他们不怀疑,不退缩,就是一根筋地去解决,去模仿,去死磕。因为他们亲眼见证过,这条路,是能走通的。
反而是一些自以为聪明的“文化人”,想得太多。今天担心美国经济衰退,明天担心平台政策变动,后天又觉得这个品类太卷、那个品类水深……瞻前顾后,犹犹豫豫,最后一步都没迈出去,眼睁睁看着那些“土包子”们把钱赚走了。
有个朋友来我们村看过之后,感慨万千,他说:“我以前总觉得亚马逊这玩意儿挺高大上的,今天算是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。原来,是个人就能做。”
没错!是个人,就能做。
创业这东西,本来就没什么高不可攀的门槛。只要你有那么点不安分的野心,只要你愿意沉下心去干,你就能做。
做亚马逊,更是如此。
所以,别再问那些“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”这种蠢问题了。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现在、立刻、马上,去干!从一个小产品开始,把你的武功练好,把风险死死按住,把成本抠到极致,把信念焊在心里。
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。就这么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