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助更多人
做好电商出海!

从TikTok到亚马逊:每一个光鲜的跨境神话背后,都躺着一堆填坑的尸骨

周末?不存在的。对我们这帮搞跨境电商的人来说,周末就是换个地方继续盯屏幕、刷群聊。你看这几个群,消息99+都算少的,聊什么的都有。欧代、VAT、贴牌、货代、网络环境、TikTok账号……甚至还有人操心泰国和柬埔寨打起来,担心自己的泰国件是不是又要“噶”在半路。

别光听卖铲子的忽悠,先问问自己有几条命

得,又到了我写劝退文的时候了。我跟你说,我这可是真心实意地劝退,毕竟你们都不干了,我的机会不就来了嘛!哈哈,开个玩笑。

但是说真的,那些还在观望的、心里痒痒的新手小白们,你们先冷静一下。别听招商经理画大饼,说什么蓝海市场等你遨游;别被那些卖课程、卖工具的大V忽悠瘸了,他们是“卖铲子”的,你才是那个要去挖金矿的,挖不挖得到另说,铲子钱你得先付。更别一看到所谓的“高毛利”就两眼放光,那数字后面藏着多少坑,你根本不知道。

跨境电商这玩意儿,门槛说高不高,说低不低,但绝对比你在国内开个淘宝、弄个抖音小店要折腾得多。真不是你想做,就能做成的。

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一个哥们儿,之前在社区上班,工作那叫一个清闲,说是“带薪摸鱼”的典范。他之前也是混互联网圈的,营销运营经验一套一套的。他兼职搞亚马逊美区,选的品现在看都觉得是天才手笔——宠物赛道,非食品类,简直完美避开了一堆坑。

那段时间,我对他那叫一个“势力”,眼巴巴地想从他那“偷师”,每周都找借口请他吃饭,就为了打探他的进度,学点实操。结果呢?他那个美亚店铺,从申请下来,到补充各种资质,再到选品、采购、贴牌、搞定头程物流,最后产品成功入仓,前前后后,整整折腾了快五个月!

五个月啊!我师没偷到多少,倒是跟着他发现了不少好吃的小馆子。而他的店呢?最后算下来,一天赚的钱,还不够买包瓜子。没办法,清仓,收摊,老老实实回去当他的“社区最潮大叔”了。

你说他懒?是,人都有惰性。但你想想,他每天下班累得跟狗一样,回家还得处理店铺一堆破事,经常遇到个问题,资料查不到,客服和招商经理早下班了,只能干瞪眼等到第二天。这效率能高到哪去?换你,你也快不了多少。

资质和开店,不是点点鼠标那么简单

好,就算你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,时间管理大师,上班摸鱼不被抓,下班肝店不嫌累,那我们进入下一关:资质问题

国内很多平台,你用个人身份就能开店。但跨境不一样,稍微正规点的平台,都指名道姓要公司主体。你可能会说,那我去那些没要求的平台不就行了?我劝你别。平台降低门槛是为了什么?为了疯狂招商。那招来的都是谁?成千上万、和你一样想法的同行!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卷,卷到天荒地老,谁也别想赚钱。

就拿那个eMAG平台来说吧(不好意思又提到你),两年前网上根本没几个人知道。现在你上小红书搜搜,关于eMAG的笔记比天天上热搜的TikTok都多。我的天,罗马尼亚总共才多少人口袋?美国又有多少人?这密度,想想都可怕。

当然,搞个公司执照不难,花点钱或者花点时间的事。胆子大的,直接借别人的用也不是不行。但问题是,一旦你有了公司主体,后续的管理成本、税务问题,就跟个体户完全是两码事了。拿着执照去提交资料,那过程比你用支付宝一键开淘宝、微信一键开小店,要繁琐一百倍。各种证明,各种审核,能把你的耐心彻底磨没。

模式选择题:小包还是海外仓?

如果你毅力惊人,披荆斩棘,终于拿到了店铺账号密码,恭喜你,准备好迎接第三关的暴击。

拿到账号不等于可以开张大吉。你得先绑定收付款账户吧?这又是一个大麻烦。虽然现在有很多第三方工具,但如果你是公司主体,大概率还是得亲自翘班跑一趟银行,开个对公账户。账户一开,季度对账、年报……一堆琐事排着队来找你。事儿本身不难,但就是烦,特别烦!

然后,你得选模式了。这是一道要命的选择题:你是玩跨境小包模式,还是玩囤货到海外仓模式?

模式对比跨境小包 (a little hard)囤货到海外仓 (a little harder)
优点启动成本低,资金压力小,可以大规模铺货测试产品。物流时效快,买家体验好,有助于提高转化率。周转率高的情况下,综合物流成本更低,利润率也更高。
缺点物流慢得令人发指(动辄三周以上),买家没耐心等,很多急需品类根本没法做。资金占用大,选品一旦失误,滞销风险极高,清仓销货的亏损能让你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我的吐槽我自己就干过一件蠢事。当时做欧洲平台,无脑铺货,铺了个“宠物骨灰盒”。这玩意儿有流量就是没转化,我还傻乎乎地研究了半天怎么优化。直到有一天我盯着页面突然醒悟:我的妈呀!谁家宠物走了能等三周等个骨灰盒啊?难道先放冰箱里冻着吗?我简直是跨境电商界的“反向选品鬼才”!你看看现在那些eMAG群里,最活跃的是谁?是那些帮卖家清仓销货的服务商!看着一堆堆的货变成白菜价,那真是血亏。

没有完美的模式,只有适合自己的玩法。但这其中的思考和决策,难度系数可比在国内电商高太多了。

语言和文化,AI翻译也救不了你

你可能觉得,现在AI这么厉害,语言文化肯定不是问题。嗯,我曾经也这么天真过。

我们先不说那些小语种的翻译根本做不到“信达雅”,能不出错就谢天谢地了。你做货架电商,产品标题、描述写得佶屈聱牙,让老外读起来费劲甚至产生误解,虽然不影响你上架,但结果就是——卖不出去。就算卖出去了,也可能因为误会引来退货和差评。

更深层次的是文化差异。这东西,你就算常年生活在海外也未必能完全搞懂。比如,你可能不知道欧洲人对紫色有种莫名的偏爱;德国人是出了名地喜欢看又厚又长的说明书;美国人就喜欢那种巨大无比的VERY BIG SIZE包装;而日本人偏爱那种信息密度极高、看起来眼花缭乱的“牛皮癣”风格海报。

这些东西,AI不会告诉你,你随便抓住一个当地人问,他也未必能说出个所以然,因为这些已经刻在他们的文化潜意识里了。

你要是做TikTok这种内容电商,那就更麻烦了。持续输出内容,不仅耗时耗力,还得时刻应对这种文化冲突。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台版《流星花园》,感动得一塌糊涂。但你现在去看泰版《流星花园》,主角一开口,那泰式口音,你保证瞬间出戏,只想笑。(不信你去搜搜看,绝对魔性)

临门一脚的“网络问题”和最后的独白

好了,就算前面这些拦路虎你都给砍了,你百分之百会遇到那个“不可说”的网络环境问题。

你别天真地以为,在TikTok店铺后台关联账号,直接在电脑上发视频就行了。呵呵,你申请TikTok账号不需要特殊环境吗?你做关联不需要吗?你难道不知道,在PC端发TikTok视频,大概率就是0播放吗?但凡发过视频的人都知道,PC上传,就算你100%原创,给你个0播放都是家常便饭。

……

上周末跟朋友吃饭,他们听说我在搞跨境,那叫一个震惊,各种彩虹屁向我砸来,夸得我都有点脸红。但今天一看到群里那些新手的哀嚎,我的自信心又瞬间膨胀了:你看,这么多坑,这么多卡点,我居然都一个一个趟过来了。不管挣了多少钱,我还是挺牛的嘛!(叉腰得意一会儿)

我们这代跨境人,很多都没有导师带路,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拿真金白银和宝贵的时间去试错,主打一个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都说选择大于努力,但大部分人在做选择的时候,根本没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,导致后面需要加倍地努力去弥补。而一旦努力了,付出了,沉没成本又会让你舍不得轻易放弃。

这,就是跨境电商的真实面貌。你,还想来吗?

赞(0)
本站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 。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073980.com/1249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