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助更多人
做好电商出海!

TikTok这颗“雷”在美国炸了,跨境电商的“高速路”还能不能愉快地飙车了?

今天不聊别的,就来聊聊TikTok在美国闹的这出“甄嬛传”。美国那边禁令刚说要落地,TikTok“pia”的一下,自个儿先把服务给关了一天。这操作,可把不少人给看蒙了。你以为它要跪地求饶?人家偏不,先主动给你来个下马威,让你那1.7亿用户尝尝没TikTok刷的日子有多难熬。

这事儿,明面上是TikTok跟老美政府掰手腕,但咱这些天天琢磨怎么在TikTok上多卖几件货、多搞点流量的跨境人。这里头门道深着呢,关乎咱们出海的饭碗到底稳不稳,未来的路该咋走。

一、TikTok这“棋”,下得是险,但也照出了出海的“妖魔鬼怪”

美国那边禁令生效,拜登那老头子也是鸡贼,把时间点卡在他任期最后一天,还说什么让特朗普来决定。这不就是典型的甩锅嘛,“发起者是我,但按暂停键还是启动键,你们下一任看着办”。特朗普呢,之前也放过话,说要保TikTok,这下好了,皮球踢给他,接也不是,不接也不是,里外不是人。

结果TikTok愣是没等他们慢慢悠悠地“研究”,直接关停一天服务,还发了个公告:“不是我不想开,是禁令闹的,不过呢,特朗普正在想办法恢复哦。”这一手直接把锅又原封不动地甩回去了,还顺带将军了特朗普一把。这棋下得,够险,但也确实把水搅浑了。

TikTok上那1.7亿用户,年轻人居多,那可都是活生生的选票啊!谁都不想明着得罪。但TikTok这块大蛋糕,又眼馋得很,背后牵扯的可是千亿美金的生意,是无数网红、小商家、MCN机构的饭碗,甚至往大了说,是未来十年谁来定义下一代互联网社交和内容入口的暗战。

以前咱们老说,“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”,指的是别死磕亚马逊,要去搞搞独立站,试试其他平台。现在看来啊,这话说得还是浅了点。就算是同一个平台生态里的鸡蛋,你也得多备几个窝,甚至得考虑这整个“鸡窝”会不会哪天被人端了。 这次TikTok事件,给咱们所有出海人的第一个警示就是:平台风险,尤其是这种由地缘政治引发的平台风险,比你想象的更凶猛,也更不可预测。

二、“破防”了美国人,也该“点醒”咱们出海人了吧?

源文章里提到个有意思的现象,TikTok主动关停服务那一天,很多美国人“破防”了。这“破防”可不止一层意思。

头一层,是实实在在的“断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”。多少美国网红靠TikTok吃饭?多少小商家指望TikTok引流卖货?还有那些MCN机构,投入了多少真金白银?这一关,直接让他们傻眼了。这就好比你家门口天天逛、天天能赚钱的菜市场突然贴条说“无限期整顿”,你能不急得跳脚吗?

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层“破防”——“中美对账”。据说啊,很多美国年轻人因为TikTok用不了,或者想看看“外面的世界”,就跑到了咱们中国的APP上。这一对比,好家伙,那可真是滤镜碎了一地。原来在某些美国媒体的宣传里“水深火热”的中国,在生活成本、医疗保障、基础建设、甚至个人所得税这些方面,跟他们一比,竟然让他们感觉“自己被吸血了”。

比如个税,咱们5000元以下免征,他们6万美金年收入就得上万的税,还得自己算,算错了罚得你肉疼。再比如医疗,咱们生个孩子有生育险的几乎不花钱还有补贴,他们呢?没保险生个孩子两万美刀起步,有保险也得两三千。还有大学学费,那更是天文数字。这么一“对账”,不少美国年轻人直接惊呼“被骗了”。

这事儿啊,咱们先别急着幸灾乐祸。这里头,藏着咱们出海人,特别是内容出海和跨境电商可以琢磨的道道儿。我管它叫“破防营销”的启示。

你想啊,这种“破防”的根源是啥?是信息差,是认知偏差。那咱们能不能利用这种信息差,更聪明地讲好中国故事,推介中国产品呢?以前咱们卖货,可能就是简单粗暴上链接、打价格战。现在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,在TikTok这类内容平台上,巧妙地植入一些“中国智造”、“中国效率”、“中国供应链优势”、“中国生活性价比”的真实场景和故事?

你不用去硬怼,不用去吹牛,你就把咱们假发怎么生产出来的、服装怎么一天之内从设计到出货的、小家电怎么做到又便宜又好用的,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,用老外能看懂、感兴趣的方式拍出来、讲出来。这不比那些干巴巴的广告有说服力多了? 当他们发现,原来从中国买东西,不仅便宜,质量还好,服务还到位,这种由“破防”带来的认知转变,转化率可能高得惊人。

但是,“破防营销”也是把双刃剑,玩不好就容易翻车。 你得把握好那个度。是展现优势,而不是秀优越;是弥合信息鸿沟,而不是制造新的对立。咱们跨境电商,最终目的是做生意,是“和气生财”,是“互利共赢”,而不是逞口舌之快,更不能掉进民族主义的陷阱里去自嗨。这一点,务必清醒。

而且,这事儿也暴露了“内容出海”的一个深层逻辑:美国担心的,仅仅是TikTok的数据安全吗?我看不尽然。他们更担心的,恐怕是TikTok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影响力,以及这种影响力对他们年轻一代价值观的潜在塑造。 以前咱们出海,主要是卖商品。现在通过TikTok这样的平台,咱们也在输出内容、输出生活方式,甚至在潜移默化地输出一种看世界的不同视角。这动了谁的奶酪,不言而喻。所以,对于咱们跨境电商来说,你的品牌故事、你的产品理念,能不能真正跨越文化的隔阂,获得海外用户的深度认同,这比单纯卖货重要得多,也难得多。

三、禁令这面“照妖镜”,照出了出海的“阳谋”与跨境电商的“活法”

说实话,TikTok在美国的遭遇,不是第一个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。想想之前的华为,想想大疆无人机,哪个在海外市场不是如履薄冰?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了,这是摆在台面上的“阳谋”,就是要想方设法限制你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、价值链上的攀升,尤其是在那些被认为是“战略性”的领域。

这面“照妖镜”一照,咱们出海企业,特别是千千万万的跨境电商卖家,就得好好想想自己的“活法”了。

风险意识这根弦,必须时刻紧绷着,而且得拉到满格! 地缘政治风险、当地法律法规风险、税务合规风险、数据安全风险、知识产权风险……哪个环节出了岔子,都可能让你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一夜回到解放前。别老想着闷声发大财,有些“雷”,你不主动去了解、去规避,它就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炸开。

其次,本地化运营,得往深了做,不能只停留在翻译几句产品描述上。 啥叫深?理解当地文化习俗、用好当地人才团队、遵守当地商业规则,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考虑在当地建立更扎实的运营基础,比如海外仓、本地客服中心,乃至本地化的供应链。别老想着赚快钱,追求短期GMV爆发,要学会“润物细无声”,真正融入当地市场,才能走得更远更稳。

市场要多元化,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押在一个国家,尤其是那些政治风险高的市场。平台要多元化,不能过度依赖单一的流量入口,TikTok好,亚马逊也好,独立站也不能丢,甚至新兴的社媒平台也要去尝试。产品线也要考虑多元化,增加抗风险能力。说白了,就是“东方不亮西方亮”,总得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。
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修炼内功,这才是穿越一切风浪的“定海神针”。 你的产品够不够好?你的供应链反应够不够快?你的品牌有没有辨识度?你的用户服务够不这些硬实力,才是让你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。人家平台打架,咱们这些在上面做生意的小卖家,就像那草地上的蚂蚱,不仅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还得腿脚利索跑得快,更重要的是,自己得身强体壮,不容易被一巴掌拍死。

我还想多说一句关于TikTok Shop的未来。这玩意儿,到底是跨境电商“全链路闭环”的巨大诱惑,还是一个暗藏礁石的陷阱? TikTok想把从内容种草、用户互动,到最终下单购买的所有环节都放在自己生态里完成,这想法没毛病,效率高,数据也能更好地掌握。但问题是,如果这个“池子”本身就不稳定,随时可能因为一张A4纸就被抽干水,那你把所有身家都投进去,风险是不是太大了?对于那些雄心勃勃想在TikTok Shop上大展拳脚的卖家,这次禁令事件,就是一记响亮的警钟。是不是可以考虑更灵活的策略,比如“TikTok引流 + 独立站/其他成熟平台成交”的组合拳?这样既能吃到TikTok的流量红利,又能把一部分风险分散掉。

四、别光看热闹,出海这碗饭,越来越考验“脑子”和“胆识”了

TikTok在美国这出戏啊,还在演着,结局是啥,谁也说不准。但对咱们这些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的跨境人来说,这堂课已经足够深刻了。

以前可能凭着信息差、凭着供应链优势就能赚到钱。现在呢?你不仅要有好产品,还得懂政治,懂文化,懂法律,懂本地化,懂风险控制,还得有点“与狼共舞”的智慧和勇气。说白了,出海这门生意,越来越考验咱们的“脑子”和“胆识”了。

赞(0)
本站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 。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073980.com/1095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