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一个数据,说实话,挺出乎意料的。按说在巴西那块儿地界,电商这块儿的“老大”印象里一直是美客多(Mercado Libre)嘛。结果呢?前阵子Appreach出了个2025年第一季度巴西APP下载量排行榜,好家伙,TikTok直接冲到第一了,下载量据说超过2000万!更狠的是,紧随其后第二名是Temu,差一点儿也就2000万。美客多呢?退到了第三,1200万出头。

这事儿挺有意思的。你说,一个本来主要玩儿短视频社交的APP,下载量能干过巴西本土经营了这么多年、电商基础设施根深蒂固的巨头?而且Temu也跟上来这么快?这不光是数字上的排名变动,背后藏着的东西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、要值得琢磨得多,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做中国出海、做跨境电商的人来说。
这不止是下载量之争,更是“注意力”之战
咱们先抛开那些冰冷的数字,想想这是为啥。巴西人口多啊,互联网用户基数大,TikTok在那里用户早就破了两亿。但光有用户基数还不够,关键是“活跃度”和“占领用户时间”。你想啊,刷TikTok是个啥体验?是娱乐、是消遣、是看世界,是沉浸式的。美客多、亚马逊、Shopee这些平台,你去它是干啥的?目标性购物为主,买完了就走。
这里头的差别可大了。TikTok厉害就厉害在,它首先抓住了你的“碎片化时间”,而且不是浅层次的。它让你刷不停,让你感觉时间过得飞快。这种“沉浸式”体验,天然就为后来的“冲动消费”或者说“内容激发兴趣购买”铺好了路。
所以,TikTok能在下载量上超越美客多,在我看来,这不是电商平台的胜利,而是“注意力平台”在商业化前夜的胜利。它证明了,在新一代流量里,谁能最有效地抓住并长时间 удержи住用户的注意力,谁就在未来的商业变现,尤其是电商领域,拥有了最宝贵的筹码。这有点像啥?不是先开店等客来,而是先搭了个全国最火爆的秀场,把人都吸引过来了,然后在秀场里顺带卖点东西,甚至直接把后台供货渠道都给打通。
巴西这盘棋:TikTok和Temu,两个不同的“中国打法”?
再看看这个榜单,TikTok第一,Temu第二,都是“中国根”的APP。这其实是更有意思的地方。巴西这个市场,咱们做跨境的都知道,它复杂、潜力大,但也规矩多、税高、物流难。而且本地巨头美客多不是吃素的,还有全球性的亚马逊、阿里系的速卖通,以及东南亚来的Shopee,那都是老玩家了。
TikTok选择怎么进场?你看它在巴西电商的动作,2023年就说要搞,招聘都开始了,结果拖到2024年初才悄悄搞半闭环、搞邀请制内测。前阵子才有消息说正式的TikTok Shop要来了。这步子迈得慎重啊。为啥?我觉得它是在等,等把“场子”彻底烘热,等把内容生态和用户消费习惯(在社交环境里购物)培养得更成熟,等把基础设施(比如可能的本地仓储、物流合作)铺得更稳妥。它是想用它最擅长的“内容社交”武器,把流量变成“购买力”,然后再大规模开闸。
Temu呢?拼多多的打法大家就更熟悉了,主打一个“极致性价比”和“裂变拉新”。Temu在巴西的下载量能追得TikTok这么紧,说明它在巴西的拉新和营销也非常给力,直接用低价和游戏化玩法去冲击用户心智。
你看,同样是“中国出海力量”在巴西,TikTok和Temu的路子还不一样。TikTok是“内容-社交-电商”这条路,先让你爱上刷,再让你爱上买。Temu是“低价-拉新-转化”这条路,先用价格钩住你,再用裂变套牢你。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不同基因下发展出来的不同出海打法,都在巴西这块硬骨头上啃,而且都啃下来不小的市场份额,甚至在流量获取端,暂时领先了本土霸主。这给了我们做跨境的很大启发:出海不再是单一的平台铺货模式了,流量的入口和玩法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和复杂。
TikTok全球加速,图啥?不光是赚钱那么简单
巴西的事儿只是个缩影。你看TikTok这几年的架势,完全是按下全球加速键了。业务从社交媒体硬生生杀进了电商腹地。印尼、菲律宾、越南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英国、美国、沙特、墨西哥……现在又一口气开欧洲多国站点(西班牙、爱尔兰、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),还瞄上了日本。简直是“东南亚+欧美+拉美+日韩”全都要的节奏。
它图啥?当然赚钱是根本目的,电商变现比单纯的广告要直接、天花板更高。但我觉得不光是赚钱。
第一层,流量焦虑和多元变现。任何一个平台,当用户增长到一定程度,广告变现的效率会触顶。电商是最高效的流量变现方式之一。而且,把用户留在自己的生态里完成交易,数据、GMV、佣金、广告费,全都是自己的,这可比给别人导流强太多了。
第二层,减少依赖和构建自有生态。尤其是在某些市场面临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,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,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本能。把电商业务铺到全球各地,形成一个“三足鼎立”甚至“多极”的格局,而不是过度依赖单一市场(比如美国),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考量。更进一步说,当它在多国都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电商业务时,它的话语权会更强,应对外部压力的韧性也更高。
第三层,基础设施的输出和控制。你看它在欧洲搞FBT(Fulfillment by TikTok),自营物流或者深度介入物流。这可不是小事。传统的跨境电商,物流是个大头,而且很多时候受制于第三方。TikTok如果能在核心市场建立自己的物流履约能力,甚至仓库网络,那它就能更好地控制用户体验,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这等于是在数字世界之外,也开始构建自己的物理基础设施,这和当年亚马逊、京东自建物流是一个逻辑。这种“软硬兼施”的出海,才是真正有野心、有长远规划的表现。这不就是一种新型的、基于数字平台的全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吗?某种意义上,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在全球构建自身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一个缩影。
二手球鞋?别小看任何一个垂直赛道!
TikTok Shop最近允许平台卖家卖经过认证的二手球鞋,这个动作也挺有意思的。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巨大,尤其在全球范围,年轻人文化里这玩意儿地位很高,有收藏属性,有社交属性,有投资属性。而且,那些限量款、联名款,二手价格能炒到飞起。
为什么TikTok会盯上这个?因为它太符合TikTok的基因了!球鞋文化天然带有“秀”的属性,开箱、搭配、故事、鉴定……这些都能天然转化成短视频和直播内容。而且这个圈子社群感很强,粉丝为了一个稀有款愿意花大价钱。TikTok提供一个官方认证的交易渠道,既解决了信任问题(二手奢侈品和潮品最怕假货),又把这个高价值、高话题度、高社交关联度的交易环节留在了自己的平台内。
这说明TikTok做电商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,它很会挑“肥肉”,挑那些天然适合内容化、社区化运营,且用户价值高的垂直赛道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,做跨境电商,不一定非要在铺大类目上硬刚,有时候,深挖一些高价值、有社群基础、适合内容营销的垂直品类,可能更容易找到突破口,而且利润空间也更好看。
所以,我们该怎么看?怎么干?
TikTok在巴西也好,在全球各地也罢,跑得这么快这么猛,不是没道理的。它确实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商模式:“短视频+直播+社交”的购物体验。它模糊了娱乐和购物的界限,让流量变现变得更丝滑、更自然。消费者可能本来只是想刷刷视频放松一下,结果看到一个好物推荐、一场有趣的直播,没忍住就下单了。
这其实是在跟传统电商平台抢夺用户“无明确购物意图”时的那部分碎片化时间和潜在需求。未来的电商竞争,可能比的真就是谁能更快、更准、更狠地抓住用户这些零散的时间。
对我们中国的出海玩家来说,这既是巨大的机会,也是新的挑战。
机会在哪儿? TikTok这样的平台提供了全新的流量入口和营销方式。我们的产品,特别是那些有设计感、有故事性、适合在短视频和直播里展示的,有了更好的舞台。内容电商、社群电商是未来趋势,我们有机会弯道超车,不再只是在亚马逊、速卖通上比价格、比排名。
挑战在哪儿? 首先,竞争更激烈了,不光要跟国际品牌、本地商家打,我们自己人(不同平台、不同卖家)之间也卷得厉害。其次,内容能力是短板。很多传统做跨境的,习惯了站内运营、广告投放,不擅长做内容、玩社交。这需要我们补课,甚至重塑团队结构。再者,平台规则变化快,风险高。过度依赖单一平台,特别是新兴平台,还是有风险的。最后,别忘了那些老牌劲旅也没闲着,美客多、亚马逊、Shopee肯定也会想办法反击,比如加强自己的社交属性、内容模块。
所以,咱们做跨境的,不能光看到TikTok在巴西下载量第一就沸腾了,觉得又来一个躺赚平台。得看到背后更深层的逻辑:这是数字流量入口的迁移,是用户消费习惯的变迁,是中国出海力量在用新的方式冲击全球商业格局。
我们要做的是:
- 理解并拥抱内容化、社交化电商: 不管在哪个平台,尝试用短视频、直播、社群运营的方式去触达和转化用户。内容力是新的生产力。
- 多元布局,不押宝: 盯着TikTok的同时,也别忘了Temu、Shopee、速卖通等其他平台,甚至一些本地的小众平台。分散风险,多点开花。
- 深挖垂直,差异化竞争: 学学TikTok选品二手球鞋的思路,找那些适合内容传播、有文化属性或社群基础的细分市场。
- 提升综合能力: 光有好的产品不够,内容制作、达人合作、社群运营、本地化理解、多平台联动,这些都得是咱们的看家本领。
- 保持清醒和警惕: 看到机会的同时,也要看到平台的风险、市场的复杂性、竞争的残酷性。这仗,刚开始呢,而且会越来越精彩,也越来越难打。但话说回来,越难打,赢了的价值才越大,不是吗?咱们中国玩家,向来是最能打硬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