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助更多人
做好电商出海!

别光盯着欧美了,我赌你看完Anker的打法,会马上把目光投向非洲和拉美

跨境电商前景大好

讲真,每次看到那些报告里飙升的数字,我都得深吸一口气。什么叫前所未有的活力?就是这个。你看看这数据,2021年全球B2C跨境电商还只是个7850亿美元的市场,一眨眼,预测到2030年,就要冲到7.9万亿美元

7.9万亿!美金!

这不是什么PPT上的概念,这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未来。将近9倍的增长,你告诉我,现在还有哪个行业敢这么画饼,而且还画得这么有底气?这已经不是什么“新引擎”了,这简直就是给全球贸易装上了一台核动力火箭。传统的贸易模式,不好意思,在它面前,慢得像老牛拉破车。

别总盯着欧美那些老地方,觉得市场都饱和了,卷不动了。真正的宝藏,现在藏在那些你可能以前不太看得上的地方。非洲、拉美、中东……这些新兴市场,现在才是真正的“狂野西部”,遍地是机会。

就拿非洲来说,以前我们印象里是啥样?现在完全不一样了。人家的中产阶级正在井喷式地冒出来,兜里有钱了,眼界也开了,他们想要好东西,想要全世界的好东西。你那个小众品牌的香薰、设计独特的手机壳,可能在内罗毕比在上海还受欢迎。Statista的数据不是说了嘛,到2025年,光非洲电商市场就能搞出400多亿美元的收入,后面几年还要蹭蹭地往上涨。

拉美那边也一样,人口基数大得吓人,而且年轻人对新鲜玩意儿的接受度高得离谱。以前是物流不行、支付麻烦,现在呢?这些基础设施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完善。一旦打通了任督二脉,那消费力释放出来,绝对是海啸级别的。

当然,咱也不能说欧美市场就没戏了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那里的盘子依然稳。欧洲人对海淘的热情,压根就没减过。只不过,玩法变了。以前是铺货就能卖,现在你得玩出花样,得有自己的品牌调性,得懂他们的文化。

最有意思的是什么?是现在全世界都在追捧“中国货”。

这可不是我瞎吹。你看看北欧,瑞典、挪威,三分之一的人海淘首选就是中国。连高冷的芬兰、丹麦都有超过两成。更别提我们的“铁杆粉丝”俄罗斯了,国产手机、国产汽车在那边都快成街机、街车了。这种感觉,怎么说呢,就好像以前我们是给别人代工的“幕后英雄”,现在终于昂首挺胸地站到了台前,有了自己的姓名。这感觉,爽!

为了看得更清楚,我给你拉了个表,自己品品:

市场类型代表区域核心特点我的“人话”解读
新兴市场非洲、拉美、中东消费升级、人口红利、高增长潜力一片蓝海,遍地黄金。现在冲进去,你就是元老。规则还不完善,但机会也最多。胆子大的,干!
成熟市场欧美购买力强、电商生态完善、竞争激烈红海一片,神仙打架。没两把刷子别去送人头。必须做品牌、做差异化,拼的是内功。
特定偏好市场俄罗斯、北欧部分国家对中国商品有天然好感咱的“粉丝”市场。产品对路的话,能吃上天然的流量红利。别犹豫,人家喜欢你,你就大胆上。

所以你看,这盘棋大不大?大得超乎想象。别再犹豫了,外面的世界,远比你待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看到的要精彩得多。

跨境电商人才辈出

面对这快8万亿美元的大蛋糕,谁能不心动?反正我没见过几个能忍住的。

于是乎,浩浩荡荡的大军开进了这个赛道。从深圳湾那些24小时灯火通明的创业公司,到杭州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商产业园;从义乌小商品市场里敏锐的夫妻店老板,到广州服装批发城里嗅觉灵敏的档口大哥……无数人,前仆后继。

当然,淹死的不少,但成功吃到螃蟹的,也大有人在。

这里就必须得提**Anker(安克创新)**了。这几乎是所有做跨境电商的人都绕不开的一个名字,一个活生生的教科书。

人家一开始也是在亚马逊上卖卖移动电源,跟现在千千万万的卖家没啥两样。但创始人阳萌,是个明白人。他打心底里就清楚,给别人做代工、卖贴牌货,永远是给别人做嫁衣,赚点辛苦钱,说不定哪天就被平台、被规则、被更低价的对手一脚踹开。

所以,Anker从一开始就死磕一件事:做品牌!做自己的品牌!

你看现在,Anker这个名字,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就是高品质消费电子的代名词。人家2024年的业绩,营收干到247亿,增长超过40%,利润也快22个亿。这数字背后是什么?是品牌的价值,是摆脱了低级价格战之后,海阔天空的自由。

更可怕的是,Anker还不满足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当老大。你以为他只会做充电宝?人家转身就去搞3D打印机、智能割草机器人,甚至连家庭储能这种硬核赛道都敢杀进去,而且一进去就能搞出个爆款来。这靠的是什么?是背后那套强大的研发体系和品牌运营逻辑。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

所以,就像“交个朋友”海外的CEO郝浠杰说的那样:“海外市场是接下来最大的增量市场。” 这话,一点毛病没有。如果这条路真是死路一条,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品牌挤破了头也要往外冲?大家都不傻。

但是!

我必须给你泼一盆冷水。红利巨大,不代表你弯腰就能捡到钱。现在的跨境电商,说得难听点,已经不是“蓝海”,而是“血海”了。

  • 市场竞争?早就白热化了。你今天上个新品,明天就有一百个像素级的抄袭品出来,价格还比你低一半。价格战打到最后,利润比纸还薄。
  • 各国政策?那就是个“变脸王”。今天这个国家加关税,明天那个平台改规则,后天欧盟又出个什么环保新规。你合规的成本越来越高,经营的风险像地雷一样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踩一个。
  • 物流供应链?这更是个无底洞。一场天灾,一个港口罢工,一条船在海上堵了……你半年的货可能就全砸在手里了。

这些风险,就像幽灵一样,贯穿着你出海卖货的每一个环节。

所以,我的建议是:保持兴奋,但更要保持清醒。

看到巨大的商机,你可以热血沸腾,这是创业者该有的激情。但激情过后,你必须冷静下来,掂量掂量自己。借鉴Anker的成功,不是去抄他的产品,而是学他死磕品牌的精神。看到市场的风险,不是被吓得不敢动弹,而是要去想,我的抗风险能力有多强?我能从哪个细分领域切入,避开那些巨头的正面碾压?

这条路,机遇和挑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,密不可分。它适合有勇有谋的开拓者,不适合头脑发热的投机者。想清楚了,准备好了,那就出发吧。这场全球化的商业浪潮,值得你奔赴。

赞(0)
本站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 。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073980.com/1251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