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暴
这跨境电商的天,真是说变就变。前几年还是一片歌舞升平,大家伙儿闷声发大财,现在呢?风暴说来就来,连个招呼都不打。
你以为欧盟搞个《数字服务法案》,把SHEIN和TEMU列为“超大在线平台”重点关照一下就算完了?天真了。紧接着就放风说要取消150欧元以下的免税门槛。这刀子,磨得锃亮。东南亚那边也不省心,泰国总理亲自下场,说要查查TEMU你到底合不合规、交没交税;印尼更是干脆,直接给你墙了,理由冠冕堂皇——“保护我们本地的中小微企业”。
但真正的雷,还是在美国。特朗普这老哥一上台,大家心里就犯嘀咕,关税这把“闸刀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落下来。果不其然,今年2月,一记重拳砸下来,说是所有中国货不再享受“低值免税”。好家伙,这一下直接打在了所有玩直邮小包模式的中国卖家的七寸上。虽然因为海关系统处理不过来海量的订单,暂时缓了几天,但那颗悬着的心,谁敢放下来?

结果呢?4月2日,该来的还是来了。不仅取消免税,5月2号开始,800美元以下的包裹,要么交货值120%的关税,要么每件交100美元。你算算这笔账,一个卖十几刀的小玩意儿,加上这关税,价格直接翻倍都不止,还玩个屁啊?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,直接废掉了我们中国卖家最大的**“性价比优势”。像TEMU**、SHEIN这种靠着全托管、低价小包模式席卷全球的,等于被人直接掀了桌子。
市场反应比谁都快。亚马逊上的东西蹭蹭涨价,一个充电宝从110美元涨到135美元,你敢信?亚马逊还想在价格标签上告诉消费者:“瞧见没,这多出来的钱都是关税闹的!”结果白宫立马就炸了,说你这是“敌对且政治化的行为”。这俩巨头隔空吵架,我们这些小虾米看得是心惊肉跳。
TEMU第一个跳出来,壮士断腕一般,直接停了中国直邮美国的业务。全托管的商品一夜之间大规模下架,只剩下从美国本地仓发货的半托管商品。这操作,把多少全托管商家打了个措手不及?
就在大家以为美国市场要凉凉的时候,剧情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5月12日,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一出,关税竟然下调了!降到了54%,虽然还是很高,但总比之前那要命的120%强太多了。据说声明当天,TEMU的买手就开始通知商家,美区全托管要恢复了,赶紧备货!
这政策跟过山车似的,刚松一口气,心又提到了嗓子眼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那种躺着吃政策红利的日子,彻底结束了。不确定性,才是未来的主旋律。
兴起
说起跨境电商,很多人以为是这几年的新玩意儿,其实老祖宗是阿里巴巴。1999年,马云他们搞的那个国际站,就是最早的雏形。但那会儿,说白了就是个线上黄页,做的是B2B的撮合生意,真正的交易还得靠线下。
后来,最近因为关税问题又火了一把的敦煌网出来了,搞“线上交易的B2B”,这才算是把交易搬到了线上。再后来,阿里搞了速卖通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国际版淘宝”,B2C模式开始冒头。
但说实话,在2014年以前,跨境电商这摊子事儿,一直不温不火。为啥?国内市场太香了啊!那时候国内电商正是神仙打架、群雄逐鹿的黄金时代,谁有功夫去啃海外那块硬骨头?就像山东恒旺的刘总说的,他2012年搞跨境的时候,身边99.9%的人都不知道他在干嘛。你想想,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和前瞻?
真正的转折点在2014年前后。政策开始给力,国务院发文支持;国内市场呢,阿里、京东两家独大,格局初定,巨头们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。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敲钟,风光无限,马云把“全球化”定为基本战略,要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。亚马逊的“全球开店”也开始疯狂招募中国卖家。
这时候,中国的供应链优势才真正被激活,我们这些卖家,也开始从给别人做代工,慢慢转向自己开店运营,琢磨着怎么搞自己的品牌。
下面我用个简单的表格,给你捋一捋这几个阶段,看得更清楚:
时代 | 代表平台 | 模式特点 | 我的“土话”点评 |
萌芽期 (1999-2010) | 阿里巴巴国际站、敦煌网 | 线上信息展示,线下交易;B2B为主 | 就是个“线上广交会”,拉皮条的,不真刀真枪干。 |
起步期 (2010-2014) | 速卖通(AliExpress) | B2C模式出现,在线交易化 | “国际版淘宝”来了,但国内生意太好,大家还顾不上。 |
快速增长期 (2014-2022) | 亚马逊全球开店、速卖通 | 平台扩张,政策扶持,中国卖家大举入驻 | 巨头带队,国家撑腰,大家开始意识到海外是片蓝海。 |
爆发期 (2022-至今) | TEMU、SHEIN、TikTok Shop | 全托管模式兴起,极致低价,社交裂变 | 拼多多带着“砍一刀”的打法杀入,直接把行业搅得天翻地覆。 |
但即便如此,很长一段时间里,跨境电商对很多内贸做得风生水起的工厂来说,也就是个“副业”。济宁萨奥的韩总就说,他2018年以前,八成的生意还是在国内。只能说,时代的浪潮,总是悄无声息地积蓄力量,直到爆发的那一刻。
爆发
国内电商卷到什么程度?已经不是红海了,是血海。价格战打得底裤都快没了,产能严重过剩。怎么办?出海!就像张一鸣说的,中国互联网人口只占全球五分之一,你守着这一亩三分地,怎么跟人家玩?所以,出海是必然的。
于是,我们看到了这几年的奇观:“跨境电商四小龙”(速卖通、TEMU、SHEIN、TikTok Shop)横空出世,简直就是往平静的湖里扔了颗深水炸弹。亚马逊这位全球霸主,第一次感觉到了后背发凉。
海关总署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,2018年到2023年,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翻了10倍!这是什么概念?是火箭般的速度。
而这波浪潮里,最大的助推器,或者说搅局者,毫无疑问是TEMU。这家伙,2022年9月才上线,5个月后就敢豪掷千金,在“美国春晚”超级碗上打广告。那句“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”的洗脑神曲,瞬间让全美国都知道了它。第二年,它又来了,还送出1000万美元的赠品。
靠着这种不计成本的烧钱、极致的低价,还有它首创的**“全托管模式”**,TEMU就像一头猛虎,带着成千上万的中国工厂,在全球市场横冲直撞。短短两年,就把老牌巨头eBay给干趴下了,成了全球访问量第二的电商网站,直逼亚马逊。
TEMU的强势崛起,把所有人都给激活了。一向低调的SHEIN坐不住了,也搞起了平台化、全品类。前两年主攻东南亚的TikTok Shop,也开始挥师美国。亚马逊也急了,赶紧上线了低价商店Amazon Haul来应对。
整个跨境电商的江湖,一下子就进入了白热化的肉搏战。而这一切的背后,都离不开那个曾经被我们视为最大红利的**“美国小额免税政策”**。正是这个政策,让这些依赖直邮小包的平台,有了野蛮生长的土壤。
利器
TEMU能这么快起势,它的“核武器”是什么?就是那个让无数工厂主又爱又恨的**“全托管模式”**。
这玩意儿有多厉害?它几乎把做跨境电商的门槛降到了零。说白了,就是“保姆式”服务。你,作为一个工厂或者商家,什么都不用管,不用懂运营,不用懂物流,不用懂外语,甚至不用懂怎么跟客户打交道。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:供货。你把货发到TEMU在国内的仓库,之后的所有事,平台全包了。
95后“厂二代”王博文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。他家是做保温杯的,一直想从低利润的B端外贸转型做C端。本来想搞亚马逊,结果TEMU出来了。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把一批滞销的冰沙杯挂了上去,结果两三周,400多个杯子就卖光了。尝到甜头后,他立马决定,all in TEMU。
这种模式,对于那些拥有强大供应链但缺乏运营能力的源头工厂来说,简直是天降福音。拼多多也很聪明,搞了个“百亿资源包”,0佣金、0保证金,还提供各种服务,就是为了把这些工厂都拉上船。
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当了甩手掌柜是爽,但很快,一些商家就发现,自己好像成了个纯粹的供货机器,连给自家孩子(产品)定个价的权利都没了。平台的买手说你这个价格高了,你就得降,不然就没流量。你彻底失去了话语权,沦为了TEMU低价策略的一环。
有压迫就有反抗嘛,不对,是有需求就有新模式。于是,**“半托管模式”**应运而生。
这个模式,介于全托管和自主运营之间。平台依然负责运营推广,但物流、仓储、定价这些环节,交还给了卖家自己。这对于那些在海外有自己仓库、有一定运营经验的成熟卖家来说,吸引力就大多了。他们既能利用平台的流量,又能保持自己的灵活性和利润空间。
有趣的是,这次率先打响半托管发令枪的,反而是老大哥速卖通。但很快,TEMU、SHEIN这些玩家也迅速跟进。2023年,“半托管”成了新的战场,各大平台都把招商重点转移到了这里。这不仅仅是一个模式的迭代,更是平台和卖家之间权力关系的一次重新博弈。
未来
关税这场风暴,把整个牌桌都给掀了。但混乱之中,也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。你比如说,沉寂多年的敦煌网,因为关税问题突然火了一把,这说明什么?说明美国老百姓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,是刚需!是戒不掉的!
你看那90天关税下调的窗口期,商家们跟疯了似的抢订集装箱,从中国到美国的预订量暴涨277%!上海的丁总,客户连夜就追加了一个10万美金的订单,还催着一个月内必须发货。大家都想抓住这最后的机会。
但长期来看,这毫无疑问是一场大清洗。
以前那种靠着信息差、钻政策空子就能躺着赚钱的日子,一去不复返了。门槛,实实在在地提高了。那些没有品牌、只会拼价格的白牌小卖家,很可能第一波就被淘汰出局。而那些有品牌溢价能力、有强大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大玩家,反而会加速抢占市场。
这对TEMU来说,其实是挺难受的。因为它赖以起家的,正是海量的中小白牌商家。现在,它的根基被动摇了。我们已经看到,在关税风波里,全托管商家受冲击最大,而玩半托管、在本地有海外仓的商家,等于有了个避风港。TEMU美区的流量,也明显在向半托管倾斜。
所以你看,TEMU去年开始大力推“半托管”,现在回头看,简直是神来之笔,无意中给自己留了条后路。未来,半托管模式,甚至是在美国本地招商,很可能会成为它在美国市场的主流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TEMU又搞出了个Y2新模式,支持卖家从国内直发美国,但平台依然掌握定价权。这不就是亚马逊FBM模式的变种吗?看得出来,为了应对风险、保住市场,TEMU的反应速度和调整能力,是真的快。它还在拼命开拓欧洲、中东、拉美这些新兴市场,弱化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。
无论如何,跨境电商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。接下来的牌局,打法完全变了。
一个共识是:大家都要从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,转向关注盈利的增长;从单纯的**“价格战”,转向更注重产品和服务价值的“价值战”**。这六个字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,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。
中国出海企业,必须要在研发、质量、品牌上投入更多了。关税风暴正在重塑全球电商的格局,未来,是挑战,更是机遇。谁能在这场洗牌中活下来,并且活得更好,谁就能书写新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