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助更多人
做好电商出海!

从“非卖即关”到坐上谈判桌,TikTok这两年到底经历了什么?

这事得从头说。几年前,特朗普还在台上。他对 TikTok 的态度很简单,也很粗暴。直接就一句话,要么卖给美国公司,要么就关掉。这种做法,很多人都觉得像抢劫。你开了一家很火的店,生意特别好。突然有个人冲进来说,这家店你必须卖给我,不然我就让你开不下去。他甚至还想好了,交易达成后,美国财政部要从里面抽一大笔钱。这听起来就很离谱。

当时字节跳动肯定压力很大。但是,咱们国家出手了。2020年8月底,商务部和科技部调整了《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》。这个目录很重要。它就是一份清单,清单上的技术,不能随便卖到国外去。这次调整,就把“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”加了进去。说白了,就是 TikTok 的核心 算法。这个算法是TikTok的命根子。它能算出你喜欢看什么,然后一直给你推你想看的内容。所以大家才会一刷就停不下来。

这一招,直接打到了美国的痛处。你想买TikTok的空壳子?可以。但最值钱的算法,对不起,你想买也得先问我们同不同意。这一下,就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。而且,这也给了字节跳动底气。他们后来直接在美国起诉了特朗普政府。经过法院审理,法官叫停了特朗普的禁令。意思就是,政府不能强制把TikTok从应用商店下架。你看,就算在美国,也不是总统想干嘛就干嘛的。

后来拜登上台,一开始把特朗普的禁令取消了。大家觉得这事可能过去了。但是,到了2023年,他又把这事捡起来了。他又开始说,TikTok有“国家安全风险”。他还搞了一个听证会。让TikTok的CEO周受资去国会接受议员的提问。那个场面,很多人都看了直播。那些议员问的问题,充满了偏见。他们根本不关心事实是什么。他们就是想找个理由,把TikTok搞掉。

但是,现在情况不一样了。美方不再是那种“我说了算”的态度。他们开始坐下来,跟我们谈。最后还搞出来一个“基本框架共识”。这个转变太大了。为什么会这样?不是他们变好了。是他们发现,硬来那套行不通了。

大到不能倒?TikTok在美国的“政治生存术”

首先,TikTok 自己太争气了。就在美国政府天天找它麻烦的这几年里,它在美国的用户数量一直在涨。现在有多少?1.5亿。美国总共才多少人?三亿多。这等于快一半的美国人都在用TikTok。这个数字太吓人了。而且,用TikTok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。

年轻人是什么?是选票。在美国,哪个政治人物敢得罪一半的选民,尤其是年轻选民?拜登政府之前威胁说,要在2025年1月19号关掉TikTok。消息一出来,网上的美国年轻人就炸锅了。他们录视频抗议。他们说TikTok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地方,是他们创业的平台。还有很多人涌进我们的小红书,说自己是“TikTok难民”。这就是民意。民意大了,政府就得掂量掂量。

而且,最搞笑的是 特朗普 本人。这个坑最早是他挖的。他天天骂TikTok。结果呢?他自己也在TikTok上开了个号。粉丝还涨得飞快。他用TikTok干嘛?发他竞选的视频,动员他的支持者。他一边说这东西有危险,一边又用得不亦乐乎。为什么?因为他知道这东西好用,能帮他拉选票。他要是真把TikTok关了,不光得罪1.5亿用户,连自己的宣传阵地都没了。他才不傻。

所以,你看懂了吧。TikTok在美国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机APP了。它成了一个社会现象,一个政治工具。它深度地绑在了美国社会里。这就叫 “大到不能倒”。它倒了,会伤害很多人的利益,会引发很大的社会反弹。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,谁上台都得面对这个现实。所以他们只能换个思路。既然打不倒,那就试试看能不能谈。

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过程:

  • 第一步:硬抢。 特朗普政府直接威胁,想用行政命令把一个成功的公司抢过来。
  • 第二步:失败。 我们的技术出口管制和字节跳动的法律诉讼,让硬抢的计划失败了。
  • 第三步:用户暴增。 TikTok顶住压力,用户越来越多,影响力越来越大。
  • 第四步:政治捆绑。 政治人物自己也开始用TikTok,它成了美国政治生活的一部分。
  • 第五步:无奈谈判。 美国政府发现关不掉也抢不走,只能回到谈判桌前,寻求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。

这个过程说明了一个道理。当你的实力足够强,用户足够多,你就有了跟规则制定者讨价还价的本钱。

时代变了,我们手里的牌也多了

当然,光靠TikTok自己是不够的。美国之所以愿意坐下来好好谈,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。那就是,我们国家整体的实力变强了。现在的中国,跟五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

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贸易战。特朗普上次搞贸易战,全世界都怕。但他把关税加到我们头上,我们就敢针锋相对地加回去。你加多少,我也加多少。一直把相互之间的关税打到145%。我们是带头硬扛的。最后怎么样?最后还是得坐下来谈。这个过程,让美国人知道了,想用极限施压来吓唬我们,是行不通的。

再说说芯片。前几年,美国一说要制裁谁的芯片,那家公司就很难受。芯片好像是他们手里的王牌。他们也用这招对付我们。但是现在呢?我们已经开始对美国的芯片公司搞反垄断、反歧视调查了。我们大陆自己生产的成熟制程芯片,产量已经是全球第一。虽然最高端的芯片我们还在追赶,但已经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状态了。我们有了自己的筹码。

你看我们身边,变化也很大。现在满大街跑的 电动车,很多都是国产品牌。我们的电动车技术和销量,都是世界领先的。天上飞的 无人机,大疆几乎占了全球大部分市场。工厂里,各种工业机器人也越来越多是我们自己造的。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产业实力。美国有技术优势,但我们有巨大的市场和快速的应用能力。我们在很多新赛道上,都跑到了前面。

还有军事实力。天安门大阅兵 的时候,那些新装备,全世界都看着。连很多外国的军事专家都承认,中国的军事技术发展速度太快了,已经是世界一流的水平。这些硬实力,就是我们谈判的底气。你手里有牌,说话腰杆才硬。

所以,美国人面对的是一个更强大、也更自信的中国。他们知道,五年前那种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方式,现在不好使了。中国的实力 摆在这里。他们必须用一种更平等、更尊重的态度来跟我们打交道。这也是为什么这次TikTok的谈判,能从对抗走向对话。

框架共识的背后,是面子也是里子

这次谈判达成的“基本框架共识”,具体内容双方都没说。但是,从两国官员说的话里,能看出来很多东西。

咱们的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,话说得很清楚。他说,我们绝不会牺牲原则、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去达成协议。他还说,美方不能一边要求我们照顾他们的关切,一边又继续打压我们的企业。这话其实就是划下了红线。意思就是,要谈可以,但我们的核心利益,比如技术主权,企业的合法权益,你不能碰。这是我们的“里子”。

再看看美国那边。美国财长贝森特说,中国的谈判团队提出了 “强硬的要求”。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。从他的角度看,是“强硬”。但从我们的角度看,这不就是平等的据理力争吗?这说明我们在谈判桌上没有让步,敢于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。

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说的话,更有代表性。他说,美中两国能坐下来,迅速解决问题,得出结论,“这真是太了不起了”。他最后还补了一句,说 “5年前的美国谈判代表决不会这样说话。” 这句话是实话。五年前,他们确实不会这么说。五年前,他们只会下命令,不会跟你商量。他这句话,等于亲口承认了,时代变了,中美打交道的方式也变了。

所以,这个共识到底是什么?我们可以猜一下。

它可能给了美方一个“面子”。比如,TikTok可能会在数据安全方面做出一些让步。或者成立一个由美国人监督的委员会。这样,美国政府就可以对国内说,“你们看,我们解决了安全问题”。

但是,我们守住了“里子”。最核心的 算法 技术,肯定还在我们手里。公司的所有权,也肯定没有卖。字节跳动依然是TikTok的母公司。我们的企业没有被抢走,我们的技术主权保住了。

这就是一场博弈。双方都有自己的诉求。最后能达成共识,说明大家找到了一个平衡点。美国人拿到了他们想要的“面子”,可以对国内交代。我们则保住了最关键的“里子”,维护了国家和企业的核心利益。这比一开始的“非卖即关”要好太多了。

这个结果告诉我们,面对打压,光抗议是不够的。你必须要有实力,有反制的手段,有谈判的智慧。这样,你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里,为自己争取到最好的结果。

赞(0)
本站内容来源于用户上传分享,如有侵权请联系(点这里联系)删除 。转载请保留链接:https://www.073980.com/12578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