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总算有个说法了。
闹了好几年的TikTok问题,终于有了个眉目。中美双方派人去了西班牙的马德里,坐下来谈了。地方选得挺好,远离华盛顿和北京,找个中立的地方,估计大家火气都能小点。
谈了两天。最后,商务部的李成钢副部长出来开了个会,告诉大家,谈成了。也不是完全谈成,而是有了一个**“基本框架共识”**。
这几个字听着挺绕的。说白了,就是大方向定下来了,细节还得接着磨。但大方向定了,这事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,动不动就喊打喊杀,说要彻底封掉。算是个好消息。
这个框架到底是什么?其实就是针对美国人最在意的两个问题,找到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。

第一个问题,是数据安全。
美国那边老是说,他们担心TikTok把美国用户的数据传回中国。这个借口他们用了好几年。虽然TikTok一直说数据都存在美国和新加坡,但他们不信。
那好,这次的办法就很直接。
我们找一个美国公司来管这些数据。具体来说,就是搞一个**“委托运营”**。
这是它的工作原理:
第一步,TikTok在美国的业务,会交给一个美国公司来运营。之前传了很久,这个公司很可能是甲骨文(Oracle)。
第二步,所有美国用户的数据,从服务器到管理人员,全都放在美国本土。数据不出美国。
第三步,这个美国公司,比如甲骨文,会负责监督整个流程。代码他们可以看,数据怎么流动他们可以监控。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美国的法律法规。
这么做,其实很聪明。
你想想,这就好比你在美国买了套房子(TikTok美国业务),但邻居(美国政府)天天怀疑你在家里搞监听。你跟邻居吵,没用。他就是不信你。
现在怎么办呢?你干脆请一个在美国信誉很好的、邻居也认识的物业公司(甲骨文)。你把房子的安保、水电、数据监控这些事,都外包给这个物业公司。
房子还是你的,房产证上写着你的名字。但是,物业公司负责日常管理,而且它会定期给邻居出报告,说这房子一切正常,没搞任何小动作。
这样一来,邻居的嘴就被堵上了。他再想找茬,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而且,对我们来说,我们没有把公司卖掉。我们只是花钱请了个“管家”。这个“管家”要听我们的,因为是我们给他发工资。但他也要遵守当地的规矩,让邻居放心。这是一个花钱消灾,但保住了核心资产的办法。
第二个问题,比数据还关键。是算法。
TikTok最值钱的东西,不是那些短视频,也不是那些网红。是它背后的推荐算法。
就是那个能让你一刷就停不下来的东西。你喜欢看什么,它就给你推什么。它比你自己还了解你。这个算法,是字节跳动花了无数心血和金钱才做出来的,是真正的核心技术。
美国想要这个。他们一开始想的是,你把公司连同算法一起卖给一个美国公司。这等于就是明抢了。
我们当然不同意。
所以这次谈出来的办法,叫**“使用权授权”**。
这又是什么意思呢?我再给你打个比方。
你开了一家火锅店,生意爆火。你家的锅底秘方是独一无二的,这是你的命根子。现在,有个美国人想在你家边上开分店,他也想用你的锅底。
直接把秘方给他?那不可能。给了他,他学会了,以后就没你什么事了。
“使用权授权”的意思是:
我不把秘方给你。但是,我可以在我的中央厨房里,把锅底料按秘方配好,炒好,然后打包成一袋一袋的料包。我把这些料包卖给你。
你在你的分店里,只需要把料包拆开,加水煮开就行了。味道跟我总店一模一样。
你的顾客吃得很开心。你也赚到了钱。
但是,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料包里到底放了什么香料,比例是多少。核心技术,也就是那个秘方,始终在我手里。
这就是“使用权授权”。TikTok可以把算法的“结果”给美国业务用,但算法的源代码、底层的逻辑,不给你。你想用,可以,每年给我交授权费。
而且,我们这边还有一个杀手锏。就是商务部和科技部发布的《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》。这个目录里,就包括了“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”。
TikTok的算法,正好就在这个目录里。
意思就是,这个技术你想往国外卖,或者授权给外国人用,必须经过中国政府的批准。政府不点头,谁也拿不走。
这就把主动权牢牢抓在了我们自己手里。
所以你看,这两个办法合在一起,其实是一个很务实的方案。
美国人要的面子,数据安全,我们给了。我们找了美国公司来管。
我们想要的里子,公司的所有权、核心的算法技术,我们保住了。
这才是平等的商业谈判。不是谁向谁投降。
但是,这事儿也不是就这么一帆风顺了。
李成钢副部长在发布会上,也说了些硬话。他说,我们是来谈合作的,但我们有底线。这个底线就是,不能牺牲我们的原则和企业的利益。
而且,他还点出了一个很不好的现象。
就是美国那边,一边在马德里跟我们谈TikTok的合作,另一只手,还在不停地把中国的公司拉进他们的制裁清单。
这个清单,官方叫“实体清单”。说白了就是个黑名单。一旦上了这个名单,美国的公司就不能随便卖东西给你了。特别是那些高科技产品,比如芯片。
这几年,这个名单越来越长。从华为、中兴,到后来的大疆、海康威视,还有很多我们没听过但很重要的科技公司,都被拉了进去。
这就是典型的耍两面派。
这就好比,你跟一个人坐下来谈生意,他说:“咱们好好合作,有钱一起赚。”
结果呢,他一边跟你握手,一边在桌子底下,派人去砸你家别的店铺。
这生意还怎么谈?
所以,李副部长话说得很重。他说,这是**“典型的单边霸凌行径”**。他要求美方,必须纠正这种错误,把那些限制措施给取消了。
不然的话,这个来之不易的谈判成果,随时可能被他们自己给毁掉。
现在,这个框架协议只是第一步。
接下来,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双方的团队要继续谈细节,把所有条款都白纸黑字写下来。
然后,双方还要各自拿回去,走“国内批准程序”。
我们这边还好说。但美国那边,变数就很大了。
他们的国会里,有很多人就喜欢跟中国对着干。这个协议,他们可能会觉得对中国太“软”了。他们可能会在国会里搞各种事情,来阻挠这个协议通过。
所以,这事儿还没到可以庆祝的时候。
只能说,是暂时避免了最坏的结果。最坏的结果就是,TikTok被彻底封禁,或者被逼着卖掉。现在这个方案,至少让我们保住了公司和技术。
这件事对我们所有人都很有启发。
它告诉我们,面对打压,光是抗议和谴责,作用不大。你必须得有自己的牌可以打。
我们的牌是什么?
一张牌,是我们的市场。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,很多美国公司都想来赚钱。这是我们谈判的底气之一。
另一张牌,就是我们的技术。就像这次的算法。当你的技术足够好,别人不得不用的时候,你就有了话语权。美国人离不开TikTok,这才是他们愿意坐下来谈的根本原因。如果TikTok是个没人用的APP,他们早就直接动手了。
所以,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变强。
这次TikTok的经历,也给所有想出海的中国公司提了个醒。
以后去海外做生意,特别是去美国,情况会很复杂。你不能只想着怎么做产品,怎么做营销。你还得想好,怎么应对当地的政治风险。
数据怎么合规?技术怎么保护?会不会被人找借口打压?这些问题,都得提前想好预案。
TikTok这次算是闯出了一条路。虽然过程很艰难,代价也很大,但总算是活下来了。它用自己的经历,给我们趟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。
总的来说,马德里这次会谈,是个积极的信号。
它说明,中美之间虽然有很多矛盾,但也不是所有事都非要闹到你死我活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,还是有得谈的。
但是,我们也不能太乐观。
美国的对华政策,大的方向并没有变。他们还是把我们当成最主要的竞争对手。
这次在TikTok问题上让了一小步,不代表他们在其他问题上,比如芯片、科技制裁上,也会松手。
所以,这更像是一场激烈拳击赛中间的短暂休息。双方回到各自的角落,喝口水,处理一下伤口。但休息结束,铃声一响,比赛还得继续。
对我们来说,就是要利用好这个喘息的时间,抓紧把自己的事情做好。把技术搞得更强,把产业链搞得更安全。
只有你自己的拳头够硬,才能在下一回合的比赛里,站得更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