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规模扫号验证来袭
刚送走Prime Day这个大神,我估摸着大伙儿都跟我一样,盘算着回款,准备着下半年的旺季,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。结果呢?心还没放回肚子里,一盆冰水就从头顶浇下来了。
“扫号”,这两个字现在简直就是亚马逊卖家圈的“催命符”。
一觉醒来,邮箱里躺着一封来自亚马逊的“邀请函”,标题客气,内容却让人脊背发凉。说什么“诚邀您参加虚拟身份验证”,要跟你“一起验证身份”。说得真好听,可后面那句才是重点:“在此期间,根据资金提现资格政策,资金不会转给您。”
钱,拿不出来了。

这还不算完,更狠的在后头:“如果您未能成功完成身份验证,亚马逊将停用您的销售账户。”
这哪是邀请,这分明就是最后的通牒!
很多人都懵了,包括我自己,第一反应就是把最近的操作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,恨不得调出监控录像来,看看自己到底哪个环节“作死”了。是改了收款账号?还是优化listing的时候动了不该动的地方?刷好评?卖假货?咱这些安分守己的小卖家,借个胆子也不敢啊!
但亚马逊不管这些。在它眼里,你就是个“嫌疑人”。只要系统觉得你有点不对劲,比如注册信息变来变去,或者就是单纯的“算法觉得你可疑”,你就得被拉去“过堂”。最气人的是什么?是很多合规经营的卖家,前一天还在庆祝爆单,第二天店铺直接“蒸发”,连一封预警邮件都收不到,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判了死刑。这已经不是“误伤”了,这是无差别扫射!
既然躲不开,就得想办法应对
抱怨归抱怨,日子还得过,账号还得救。在各个卖家群里潜水、交流,加上自己的一些经验,我给大伙儿整理了一份“过审求生指南”,希望能帮到正在水深火热中的兄弟们。
这玩意儿,与其说是验证,不如说是“审讯”。你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。
审核心脏 | 雷区(千万别碰!) | 生存法则(保命要紧!) |
资料真实性 | P图、造假发票、伪造订单。 你以为亚马逊是傻子?他们真的会打电话给你的供应商核实!一旦被抓包,神仙也救不了你,账号直接永封。 | 原件!原件!原件! 重要的事说三遍。所有发票、订单、营业执照,必须是真实、清晰、可追溯的。就算生意小,单据也要保管好。 |
申诉计划书 | 套模板、写空话、态度傲慢。 “我会遵守亚马逊规则”这种废话就别写了。审核人员一天看几百封,早就看腻了。 | 态度诚恳,逻辑清晰。 承认“可能存在”的问题(哪怕是被冤枉的),然后分三步走:1. 原因分析: 我为什么被审查?2. 短期计划: 我马上要做什么来配合?3. 长期计划: 我以后如何保证不再犯?** 最后再表个忠心。 |
视频验证环节 | 东张西望、眼神飘忽、旁边有人、看小抄。 摄像头就是审核员的眼睛,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眼皮子底下。房间里有第二个人说话,直接挂掉! | 模拟演练,烂熟于心。 把法人身份、公司信息、主营产品、日均单量、主要供应商信息全都背下来。找个安静、干净的房间,保证网络通畅。回答问题要自信、流利,像是在介绍自己的孩子。 |
最让人绝望的是,业内已经在传,亚马逊马上要上一个叫“二次验证熔断机制”的鬼东西。什么意思?就是你只有两次验证机会,两次都过不了,账号直接永久冻结,连再次申述的门儿都没有。
这等于说,你每一次的验证机会,都跟高考一样,失败一次,就离深渊更近一步。
不同站点的卖家感受大不相同
这次扫号,也不是全球“一视同仁”的。你要是在欧洲站,那恭喜你,你就在这次风暴的“震中”。
欧洲站的兄弟们最近被一个新词搞得焦头烂额——mufus关联扫号。
听着挺高级,说白了,就是查你的地址关联。这东西简直就是个天罗地网,防不胜防。亚马逊的系统现在跟装了天眼似的,只要它检测到你的多个账号:
- 共用过同一个海外仓地址?关联!
- 用过同一个退货地址?关联!
- 改过后台的营业执照或者运营地址?关联!
- 注册信息和你的实际地址对不上?关联!
- VAT税务地址有问题?关联!
一旦被这个mufus盯上,基本上就是“违规”预定了。很多卖家为了省事儿,或者压根没意识到这是个雷区,好几个店铺都用一套地址信息,现在好了,一根藤上七个瓜,一死死一窝。亚马逊的规则齿轮,现在是越转越快,越卡越紧,以前能钻的空子,现在全成了要命的陷阱。
大量卖家账号被关停
别以为这是什么新鲜事儿,或者是一阵风,刮过去就算了。从今年5月份开始,这已经是第六波大扫荡了。有的人刚从上一波验证里爬出来,屁股还没坐热,新一轮的审核通知又来了,简直是没完没了的折磨。
更让人心寒的是,有些人,一关就是好几年。
最近在卖家论坛上看到一个叫ZGh的老哥的控诉,看得我真是五味杂陈。他的账号,被亚马逊错误关停超过5年!整整5年啊!人生有几个5年?他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,申诉了26次,连品牌方“在美国销售我们产品不需要授权”的官方证明都拿到了,亚马逊那边呢?油盐不进,就是不给解封。
5年时间,他的损失已经超过了120万美元,换成人民币800多万,都能在一线城市付个不错的首付了,就这么打了水漂。更别提还有一大批货,在亚马逊的仓库里积灰,慢慢变成一堆没人要的垃圾。
这位老哥现在准备豁出去了,法院诉讼、商业改进局举报、媒体曝光……能用的招数都准备用上。但我们都清楚,跟亚马逊这种巨头打官司,胜算能有几分?
这样的账号关停并非个例
ZGh的故事不是独一份的悲剧。亚马逊的“铁腕”,我们又不是第一天见识。还记得2021年那场让整个跨境圈闻风丧胆的“封号潮”吗?
当年的“华南城四少”,何等风光?
- 泽宝技术,昔日的“铺货大卖”,一夜之间“大厦倾”。367个店铺被封,三大主力店铺全部暂停,3200多万的资金直接给你冻结。结果呢?主营收入渠道被斩断,2021年下半年直接亏了15个亿。从一个“出海龙头”,活生生变成了母公司的“累赘”,直到现在还在亏损的泥潭里挣扎。
- 再看同为“四少”的傲基科技,当年也惨,276家店铺被封,2.36亿资金冻结。但人家反应快,壮士断腕,立马转型。一边砍掉大量亚马逊店铺,搞多平台发展,不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;一边彻底放弃“铺货”模式,下狠心做精品,做品牌。
结局呢?同样是挨了一记重拳,有人躺平了,有人却借力打力,翻了身。傲基从2022年开始扭亏为盈,今年更是在港交所敲了钟,成功上市。
你看,危机,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。怎么应对,决定了你是走向“绝境”,还是迎来“转机”。
如今的亚马逊,门槛越来越高,成本也越来越贵,合规这条线勒得越来越紧,确实在慢慢“劝退”我们这些中小卖家。与其天天担惊受怕,琢磨“会不会扫到我”,不如从现在开始,把屁股擦干净,把每一份资料都做得扎扎实实。
合规是底线,准备是底气。
希望每个还在坚持的兄弟,都能稳住,少踩坑,顺利熬过这一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