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暴
这几年,做跨境的,心就没踏实过。特别是我们这些靠直邮小包吃饭的,简直就像在刀尖上跳舞。以前总觉得,天高皇帝远,老美那边政策再怎么变,也刮不到我们这些小鱼小虾身上。现在看来,真是太天真了。
TEMU、SHEIN 这帮巨头在全球市场横冲直撞,动静太大了,大到人家不可能再假装看不见。你想想,一头大象冲进了瓷器店,店主能没点反应吗?欧盟那边最先动手,《数字服务法案》直接把 SHEIN 和 TEMU 架起来烤,说是“超大在线平台”,说白了,就是盯上你了,以后得按最严的标准来。紧接着,150欧元以下的免税门槛也要取消,这招釜底抽薪,够狠。
东南亚市场也一样,别看平时笑嘻嘻,真动起刀子来一点不含糊。泰国总理亲自下令查 TEMU,印尼更是干脆,直接给你封了,理由冠冕堂皇——“保护中小企业”。听着耳熟吧?

但真正的风暴中心,还得是美国。那把**“闸刀”**一直就悬在那,特朗普一上台,大家心里就咯噔一下。果不其然,今年2月,大锤终于落下来了。
- 第一锤: 取消中国商品的**“低值免税”**。这一下,直接打在了我们这些卖家的七寸上。
- 第二锤: 美国邮政(USPS)暂停接收中国包裹。这是要物理隔绝啊!
- 第三锤: 4月2号,正式宣布取消免税待遇。
- 第四锤,也是最狠的一锤: 5月2号开始,800美元以下的包裹,要么交120%的关税,要么每件交100美元。
这简直不是加关税,这是直接劝退!就我们卖的那些小玩意儿,货值才多少?加这么高的税,价格直接翻倍都不止,还卖个屁啊!广东进出口商会那个副会长张炯说得一点没错,这对我们独立站和玩直邮的,尤其是搞全托管的,是毁灭性打击。你的产品本来就卖个几美金、十几美金,加上几十美金的税,谁买?性价比优势?一夜之间,荡然无存。
市场反应快得吓人。亚马逊上近1000种商品,呼啦一下全涨价了,平均涨了快三成。一个充电宝从110涨到135刀,这谁受得了?亚马逊还想在价格标签上写明白,“这部分是特朗普加的税哦”,想把锅甩给白宫,结果被白宫发言人一顿痛骂,说这是“敌对且政治化的行为”。简直就是一出闹剧。
TEMU是第一个扛不住的,直接宣布停止从中国直邮美国。一夜之间,美国站的全托管商品几乎全军覆没,只剩下从美国本地仓发货的半托管商品。那价格,自然也是水涨船高。
就在大家以为美国市场要彻底凉凉的时候,事情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5月12号,《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关税居然降了!降到了54%!虽然还是很高,但至少给了人一口喘息的机会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美国老百姓也离不开我们这些物美价廉的中国货!你看,声明一发,TEMU的买手马上就通知我们这些商家,美区全托管要恢复了,赶紧备货!
但别高兴得太早。这就像坐过山车,这次把你甩上去了,谁知道下一次是不是直接俯冲谷底?曾经那个靠着政策红利躺着赚钱的时代,确确实实,是结束了。不确定性,才是未来唯一能确定的事。
兴起
说起跨境电商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亚马逊,是 TEMU。但真要论资排辈,咱们中国的祖师爷,还得是阿里巴巴。马云在1999年搞的那个阿里巴巴国际站,就是最早的雏形。不过那会儿,说白了就是个“线上黄页”,你在网上看信息,交易还得跑线下,笨重得很。
后来,2004年,敦煌网出来了,这才算是开启了线上交易的时代。再到2010年,阿里搞了个速卖通(AliExpress),我们都叫它“国际版淘宝”,B2C的模式才算真正跑起来。
但那会儿,这行还是个小圈子的游戏。山东恒旺集团的刘明涛老板说得实在,他2012年做跨境电商,身边99.9%的人都不知道他在干嘛。为啥?因为国内市场太好做了!房地产、大基建,热火朝天,闭着眼睛都能赚钱,谁有心思去海外啃那些难啃的骨头?济宁萨奥机械的韩总也一样,2018年以前,八成的生意都在国内。
真正的转折点,大概在2014年。那一年,国内电商的格局基本定了,淘宝京东两家独大,阿里在纽交所敲钟,风光无限。也是那一年,阿里把全球化定为基本战略。与此同时,亚马逊这个巨头也开始在中国疯狂招商,“全球开店”的口号喊得震天响。我们这些中国卖家,才开始大规模地涌入这个赛道,从以前给老外做代工,慢慢学着自己开店、自己运营。
但说实话,那时候门槛还是高,而且内贸的黄金时代还没彻底过去,所以这门生意,一直没到“爆发”的程度。主角还是亚马逊、eBay这些海外玩家。
爆发
真正的爆发,是在国内市场彻底“卷”起来之后。
淘系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……所有你能想到的平台,都在拼命厮杀。结果是什么?**“低价竞争”**成了主旋律,产能严重过剩,利润比纸还薄。在国内已经卷成一摊麻花了,不出去就是死路一条。就像张一鸣说的,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只占全球的五分之一,你不去那五分之四的市场里抢食,等着被饿死吗?
于是,浩浩荡荡的出海大军出发了。“跨境电商四小龙”——速卖通、TEMU、SHEIN、TikTok Shop,就是这波浪潮里最凶猛的先锋队。海关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,2018年到2023年,跨境电商的规模翻了整整10倍!这是什么概念?这就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商业海啸。
而这场海啸的背后,有一个巨大的助推器,就是之前被特朗普取消的**“美国小额免税政策”**。这个从1938年就有的老政策,在2016年把免税额度提高到了800美元。这对我们做直邮小包的来说,简直是天赐的礼物。TEMU 和 SHEIN,就是踩着这个黄金跳板,在美国市场野蛮生长。
说到这,就不能不提 TEMU。这家伙,简直是个奇迹,或者说,是个“怪物”。2023年,刚上线5个月,就敢花1400万美元去“超级碗”打广告,那可是“美国春晚”啊!“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”这句广告词,简单粗暴,但有效得吓人。它用最疯狂的烧钱方式,和它独创的**“全托管模式”**,硬生生在全球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。
两年时间,TEMU 就干掉了eBay,成了全球访问量第二的电商网站,仅次于亚马逊。这速度,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。连一向低调的 SHEIN 都坐不住了,也开始搞平台化、扩品类。亚马逊也被迫应战,搞了个低价商店Amazon Haul来反击。整个跨境电商的赛场,瞬间进入了白热化的肉搏战。
利器
TEMU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掀起这么大的风浪,靠的是什么?毫无疑问,是它发明的那个“利器”——全托管模式。
这玩意儿,简直就是为中国广大的制造工厂量身定做的。它把做跨境电商的门槛,直接降到了地板以下。
模式对比 | 全托管模式 (TEMU首创) | 传统自主运营模式 (如亚马逊FBA) |
商家职责 | 只需要供货。选品、拍照、上传,然后把货发到TEMU的国内仓就完事了。 | 全链路负责。从选品、运营、广告投流、国际物流、海外仓储、打包发货到售后客服,全都要自己搞定。 |
平台职责 | 负责后续所有环节:店铺运营、市场营销、跨境物流、海外仓储、履约配送、售后服务等。 | 提供平台和基础服务(如FBA仓储物流),但主要运营责任在卖家。 |
核心优势 | 零门槛,省心省力。对不懂电商运营的工厂主极度友好,可以快速清库存、测爆款。 | 自主性强。卖家拥有定价权、品牌控制权,利润空间可能更大。 |
核心劣势 | 丧失话语权。没有定价权,利润被压得极低,沦为平台的纯粹供货商,难以建立品牌。 | 门槛高,投入大。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、雄厚的资金支持,风险也更高。 |
95后那个“厂二代”王博文的故事,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他家是做保温杯的,本来想去亚马逊啃硬骨头,结果看到 TEMU 这个“保姆式服务”,立马改变主意。一批积压的冰沙杯,扔到 TEMU 上,两三周就卖光了,自己基本啥也没干。这种诱惑,谁能顶得住?
TEMU 的目标很明确:用最低的门槛,在最短的时间里,把中国最源头的制造业工厂全部“收编”进来。这就是它能做到极致低价的根本。
然而,当“甩手掌柜”的甜头尝过之后,苦涩的味道很快就上来了。商家们发现,自己好像成了平台的“打工仔”,脖子被死死掐住。你没有定价权,利润被一压再压,买手说你这个价不行,你就得降。你想推自己的新品,平台不给你流量,你也白搭。
于是,半托管模式应运而生。它像是一个折中的方案,介于“全包”和“全不管”之间。平台依然负责引流和一些基础服务,但把定价权和物流选择权还给了卖家。当然,这也不是给所有人的,你得有海外仓,有自己的本地履约能力,说白了,这是给那些更有经验、更有实力的“进阶玩家”准备的。
有趣的是,这次打响半托管第一枪的,不是 TEMU,而是老大哥速卖通。但很快,TEMU、SHEIN 也都跟进了。这说明,所有平台都意识到了,纯粹的全托管模式,走不长远。
未来
这次的关税风暴,就像一场压力测试,把所有人的底裤都扒下来了。
那个沉寂多年的敦煌网突然火了,这事儿挺有意思。它说明一个最根本的道理:美国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,是刚性的、旺盛的。 不管关税怎么加,他们还是想买到便宜又好用的东西。所以你看,关税一降,我们的集装箱预订量立刻暴涨,上海那个做遮阳设备的丁老板,客户连夜追了10万美金的单,都催着赶紧发货,生怕错过了这90天的窗口期。
但短期补单的热闹,掩盖不了长期的残酷现实:一场行业大洗牌,已经不可避免。
那些靠着信息差、靠着低价走量、没有任何品牌价值的白牌卖家,好日子基本到头了。门槛,实实在在地提高了。这是一个筛选过程,会把那些非优质、不合规、只会打价格战的玩家清理出局。
这对 TEMU 来说,其实是相当不利的。因为它最初的江山,就是靠着千千万万这样的中小白牌商家打下来的。现在,这些商家的生存空间被挤压,TEMU 的根基自然也会动摇。已经有商家在考虑退出 TEMU,转战别的平台了。
在这场风波里,提前布局了海外仓、玩半托管的商家,就像是找到了一个避风港,冲击小得多。而那些死守全托管、依赖直邮的,则被风暴刮得东倒西歪。TEMU 美国站的流量,也明显在向半托管倾斜,这是一种必然的自救。
现在看来,TEMU 去年开始大力推半托管,简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,歪打正着地为自己留了条后路。未来,半托管很可能会成为它在美国市场的主流模式。而且,它还搞出了个Y2新模式,说白了就是学亚马逊的FBM自发货,但定价权还牢牢抓在自己手里,鸡贼得很。
但不管怎么变,有一点是肯定的:
跨境电商,已经从不惜一切代价的野蛮增长,进入到必须关注盈利和价值的精细化运营阶段了。
单纯的**“价格战”打不动了,未来要打的是“价值战”。你的产品质量、你的品牌故事、你的服务体验,这些才是真正的护城河。中国出海企业,必须从“低价出口”的路径依赖里走出来,转向“品牌化”**的高附加值策略。
这场关税风暴,正在重塑全球电商的版图。未来,挑战巨大,但机遇也同样巨大。谁能在这场考验智慧、韧性和应变能力的生死竞速中活下来,谁就能在全球电商的舞台上,书写新的传奇。